难以攻克的国贸
国贸一二三期的快递业务代表又换了。国贸一直是姜霞想要拿下来的点。自己的快递公司在国贸做得好,和其他客户谈会更有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她看上了国贸中心里那些大客户。只要谈好一个大客户,“那就什么都值了”。
姜霞这一次特意换了一个形象好的代表。成家了,人显得稳重。她觉得他有潜力,要求他去国贸写字楼里的时候,穿着要格外注意,工服一定干净整洁。往那边运东西,不要用编织袋。
第一天,他取到了5个件。第二天,他取到了9个件,第三天,17个。姜霞一直在夸他,很有进步。多少不重要,关键是扎根进去,赢得大客户的信赖。
在CBD里,每个快递公司的层级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的快递公司是赔钱在做”,姜霞说,他们靠其他地方的利润来支持CBD,来争抢份额。
姜霞说,大家都有感觉,CBD未来会更有利可图。
卡罗尔 parabel亚洲区副总裁
八年换四份工作都在CBD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二十年前。那时候还没有三环,没有遍地的写字楼,有的是无数的自行车,我还看到了马车。
八年前,我常驻北京。中国已经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CBD是所有想来北京做国际商务的首要选择。那时候,来到CBD的,大多数是一些顶尖的外国公司。这几年,中型的和小型的公司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里。
我常常会觉得北京的CBD已经和纽约、伦敦没有区别。
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他们行走在北京的CBD就像行走在纽约的CBD一样。
和我一样的外国人这几年越来越多。和我擦肩而过的比例明显提高了。
在北京,我换了四次工作。但都没有脱离CBD的范围。能在CBD里面工作,最初是一件让人觉得兴奋的事情。这是一个城市的中心。
其实在北京工作的外国人,要比在本国的公司更累。因为时差的关系,这边是周六,在美国是周五,我还要不断地和公司沟通。
常常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时间全部用来清洗衣服和逛超市。
我交到了不少朋友。大家都在CBD工作,有着相同的背景,沟通没有什么障碍。但是工作上的朋友还是不会像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那样亲密。和北京本地人,因为工作节奏太快了,很难成为熟悉的朋友。
北京的CBD也在改变着我们,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中国化了。
比如,我现在学会了如何去维护关系。在美国,你和供货商之间可能只需要一张报价单。但在中国,我要学会如何去和供货商很好地沟通,去维护两个人的关系。
新来的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关系的概念,他们看起来会觉得像云团一样难以捉摸。对于我来说,这些都已经不是问题。
在北京CBD,我学到了很多东西。2008年,中国真正经历了一个发展后的经济危机。我能看到周围公司的被影响,人的离职。它让我变得更加谨慎。
这是一件好事。
北京CBD的发展太快了。我觉得自己工作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我一直很喜欢北京CBD的氛围。它不像其他地方那么无趣,充满了新奇和可能。
我希望有一天能在北京安家定居。到时候,我会买一座房子,和家人住在一起。
以前,我的亲人问我在中国工作是什么样子,我一直告诉他们,就像在华尔街一样。这样他们就懂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北京CBD,我会用“国际化”来概括。
柯焕章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北京CBD规划提出者
CBD规划蓝图大多已成现实
我最近很少去CBD,今年初开会去过一次。每走过一条路,每走到一个地方,我就会想起当时的规划意见,还有争吵。
十年来,CBD规划蓝图大部分已成为现实。CBD已基本形成规模,总体格局形象也出来了。它和奥运中心一起,成了新北京的城市形象,这令我感到欣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明确北京不再发展重工业。那什么是北京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第一个优势是拥有众多大学、研究机构、科技人才、文化资源,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二,有大量的国际交往,需要第三产业,尤其高端服务业,包括金融业、保险业、信息业,还有旅游业、房地产业等。
CBD,为高端服务业和商务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好平台,可以直接拉动北京的经济。
1997年初,我59岁那年,给北京市打报告,谈了我的认识,提议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报告很快获得了市领导一致同意。但亚洲金融危机,有些企业撤资,CBD项目一停三年。2000年,项目再次启动。
CBD里的商业是中高档的,沃尔玛曾想进入,但管委会不同意,国外的CBD不是精品店就是专卖店,档次是中高端,为白领服务。
十年后,CBD的规划基本实现了,写字楼、商业配套、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已到一定水平。
北京的城市风貌,也因为CBD,有了现代化的新形象。
但我觉得,现在CBD还不很完善,规划的商业设施还没完全形成,尤其是核心区还没建设,还缺一条比较紧凑、尺度得体的商业街。
CBD规划时,原目标是公交、地铁到达率达到56%以上,据调查现在已达到60%。这样还不够,地下交通轨道网,缺乏公交场站、中心站,一体化的交通系统没完全形成。
希望在CBD东扩的时候,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