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看到戴着灰色帽子、穿着灰色制服、腰间挎着小包、手拿纸笔的群体,这个群体穿梭于北京大街小巷,北京炎热的夏季和寒冷漫长的冬天是他们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光。他们大多都有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不需要车筐和铃铛,用途只有一个:要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骑到正要驶离车位的汽车旁,收费!
在北京,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位显然成为了稀缺资源,而停车收费中的乱象也是大众最为关心但又希望解决的问题。
限行、限购、上调停车费等政策多管齐下,几项北京治堵的重要举措缓堵效果尚待评估,但大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有车一族却已经实实在在尝到了痛楚,即高额停车费举措将加重家庭支出。
另一个问题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调高停车费将会产生巨额收入。这个钱归谁用,到底用到哪里去了?
同时,同停车费一起调高的占道费也成为市民常提起的话题,总在猜测,占道费有没有足额征收,专款专用?
占道费用途:
道路养护及停车、交通管理
对于占道费最终的资金流向,根据2011年6月市交通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道路停车占道费征收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停车占道费实行市、区两级二八分成,收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道路设施维修养护、停车管理和交通管理,具体使用按照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同时规定:各缴费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缴纳占道费,逾期未缴或未按规定足额缴费的,征收单位除追缴欠款外,按照与缴费单位签订的《委托经营协议》中约定的内容处理。
因此,占道费用的足额征收并按规定使用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消失的过亿占道费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停车设施处潘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截至2011年8月17号,全市有备案机动车停车场5508个,停车位1,397,525个。根据停车场资源所有权不同,140万个备案停车位当中,135万个路外露天和地下是有产权的,不用给政府交占道费,只需按国家规定纳税;5万个属于占道停车位,属国有资源,需给政府交占道费。
而在北京市于2011年4月上调非居住区停车场收费标准后,最高收费变为路侧停车(占道停车)收费,第一小时10元,第二小时以后每小时15元,车主承担更多停车费用的同时,此部分收取占道费后的资金流向也获得广泛关注。
占道停车位向政府交纳费用的管理办法规定:从2011年4月起,一类地区每车位每天35元,二类地区每车位每天15元,三类地区每车位每天3.6元。
那么5万个占道停车位,即使全部按每天10元,70%使用率计算,每年也将产生1.28亿元占道费,然而来自北京市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占道停车费收入为3372万元。2010年,占道停车费收入降为2110万元。那么过亿未纳入财政部门统计的占道费哪儿去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