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Cye.com.cn】3月4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通飞”)董事长、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孟祥凯在“两会”期间建议,为进一步加快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应制定出能够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以及医疗、抢险、气象、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以及私人飞行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在出台更细化的通用航空政策的呼声背后,其实是海外通航飞机收购案例中国资本身影愈加频繁的闪现。从2011年中航通飞率先收购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开始,过去两年间,广东、山东、重庆、四川等地纷纷出现中国资本收购海外飞机制造商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航工业等国资背景的企业,民企也同样加入到并购行列,而海外飞机制造商则希望以合资的形式落户中国。
本报记者采访得知,吸收海外的成熟技术,有利于节约研发和时间成本,是不少国内资本进行收购的动机,也是海外飞机开拓中国市场的路径。但通航企业要将海外飞机的生产和市场本地化,还面临着生产许可、适航申请、飞行员培训、地面服务配合等一道道关卡。
蜂拥而入
自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开始,通用航空相关的导向政策和部分具体方案先后出炉,地方政府和国内企业对通航的热情不减。
据民航总局2013年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有超过114家通用航空公司被批准筹建,另有上百家企业还在排队申请。
对通航产业的热衷还不仅限于沿海地区。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下称“民航西南局”)的统计,2012年西南地区通航企业新增22家,多个城市提出发展通航产业的规划。
重庆就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重庆低空空域改革开放申请得到国家空域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内陆首个开放空域试点的城市。
“成为试点城市,意味着飞行申请的手续简化、空域将更大范围地划为民用,对本地通航产业发展大有好处。”3月1日,重庆直升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直投”)董事长黄勇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家由多家重庆国资企业出资的公司早在2011年初就成立,去年12月高调宣布成功收购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
黄勇承认,重庆缺乏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所以倾向于收购的方式。“收购以后一是技术、维修人员可以前去学习,尽快融入专业航空领域,二是能够依托其已有机型尽快发展。”
而相对于依托地方政府产业布局的国资企业,民营企业的背景不一,收购动机更为复杂。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