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来袭,药还没准备好,资本已提前炒作。4月11日,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股价飙涨引发市场关注。值得推敲的细节是,尽管这两家病毒诊断试剂公司都声称正研究H7N9检验试剂盒,但实际上还没有生产任何成型产品。由此足见资本市场对于H7N9产业链的追捧。
这并非空穴来风,就在此前一日,科技部联合卫生计生委宣称预计在两个月内完成核酸诊断试剂的临床验证,7个月内完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性疫苗研制。然而,《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初步形成的H7N9产业链上,检测试剂企业、疫苗生产企业都面临着“如何打开市场”的尴尬,怕后期没有订单而不敢贸然研发或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廉价有效的诊断试剂盒何时量产、H7N9疫苗何时研制成功面临挑战。
核酸诊断试剂尚无商业化
禽流感来袭,一条由疫情激发H7N9的产业链也在初步形成,H7N9诊断试剂也成了这条产业链中最开端的重要一环。
4月11日,记者从国家疾病防控中心获悉,国家疾病防控中心再次向全国流感网络实验室发放10.5万人份人感染H7N9禽流感检测试剂,加上第一批发放的5.5万人份共16万人份,已全面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网络实验室。
相关资料显示,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一般分为核酸和酶免两类。此次发放的H7N9禽流感检测试剂盒是核酸类检测试剂盒,只要分离出病毒株,分析出病毒的基因序列,研制这种试剂盒并不困难。
此前,为了尽早发现H7N9携带者,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下属的国家流感中心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H7N9病毒Real-time PCR核酸检测试剂。从近期疾控部门反馈的情况来看,4月2日至4月11日期间,各省均已分配到少则几百份、多则几千份的检测试剂。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诊断试剂几乎都是由中国疾控中心在实验室里生产的,目前没有相关资料显示有企业参与该批核酸诊断试剂生产。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家疾病防控中心发放的核酸诊断试剂全部是国产,同时表示市民很少能够购买到,“目前该试剂没有实行商业化。”
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副主任医师石伟先估计,H7N9诊断试剂每1人份的成本为100多元。试剂检测均为国家买单,且检测程序复杂,只能在实验室进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已有上市的针对甲型流感的酶免检测试剂盒,可以检测出H1-H12的甲型流感病毒。而当前实验室一般的做法是,酶免试剂盒在临床上用于初筛,即可以检测患者是否感染甲型流感,确定后再使用核酸试剂方法检测是否感染H7N9禽流感。
该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当前国家疾控中心分发H7N9核酸诊断试剂不但成本高,而且对操作者的素质有一定要求,推广起来比较难,并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无法给生产者带来经济收益。
为此,4月10日,科技部联合卫生计生委启动人感染H7N9禽流感科技应急防控研究项目,全速推进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重点开发能用于临床医院的核酸确诊诊断试剂,满足一线监测排查、临床诊断的需求。
观望只怕没订单
事实上,真正可以量产的试剂盒的研发的确需要时间。而根据科技部与卫生计生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科技应急防控研究项目组计划,完成核酸诊断试剂的临床验证预计也需要两个月时间。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科华生物、达安基因等多家公司都声称正研究H7N9检验试剂盒,但目前未有任何成型产品上市。4月11日,科华生物董秘单莹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针对H7N9诊断试剂的研发正在进行,具体何时能研发成功还说不好。
不过,科华生物一位高管曾对媒体表示,由于病毒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企业研发相关检测试剂的技术难度并不高,研发周期较短。因此产品可以实现较快上市。
“科华生物之所以这么有底气,主要是科华生物接到了政府的订单。”一位接近科华生物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与科华生物相比,达安基因好像显得底气不足。达安基因证券事务代表王蓉对记者表示:“外界所称公司H7N9检测试剂将于1周内上市,这一消息并不属实。我们有研发相关产品,具体何时能做出来目前还没有准确的信息。”
4月11日,受利好因素影响,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股价大涨。科华生物开盘价13.80元,最高14.11元,收盘价14.05元,涨幅1.81%;而达安基因中午涨停,开盘价9.73元,最高10.75元,收盘涨幅高达8.50%。
一位不愿具名的曾生产过流感检测试剂盒的某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在病毒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的情况下,公司研发出H7N9检测试剂盒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公司只需略微做一些调整,就能生产H7N9试剂盒。但令企业最头痛的事情是如何打开市场,这成为目前很多企业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的2009年,药监局为了鼓励企业尽快研发出H1N1试剂盒,曾开通“绿色通道”,允许诊断试剂“先卖后申报”,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积极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