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也会被念成歪经
继5月中旬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一批审批权中,“电力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核准被取消后,紧接着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又被写进了《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而这也是国务院最近4年来首次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重点中提出这一方向。
然而,笔者从多地用电企业处了解到,尽管大用户直购电的构想十分完美,但实际中许多试点被地方政府当做了地方扶持企业的一种手段,批给了当地重点扶持的企业,其中不乏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不仅无益于电力市场化的改革,更添助长产能过剩的担忧。
省钱的直购电
所谓大用户直购电,是指电厂和终端购电大用户之间通过直接交易的形式协定购电量和购电价格,然后委托电网企业将协议电量由发电企业输配终端购电大用户,并另支付电网企业所承担的输配服务。
这种模式给了售购双方充足的自主权而被认为是扭转电力体制改革僵局的契机。
目前有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广东、江苏6个省份正式获得批复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
“大用户直购电的电费相对便宜,所以企业和地方都非常支持。”华能集团高级经济师张安华对笔者表示。
事实也的确如此。例如去年江苏省启动直购电试点后,国信扬州电厂直接销售给大洋船厂的电价为0.5 元/千瓦时,加上其他成本,综合电价约为0.67 元/千瓦时。而此前大洋船厂的平均用电成本约为0.7 元/千瓦时。按合同截止到2013年2月份,船厂向电厂购买1亿千瓦时的电量。按此用电量计算,大洋船厂就可节省300万元。
而对于耗电大户电解铝来说,直购电更是省钱的“利器”。据了解,目前电力成本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0%以上,电价每提高1分钱,每吨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将提高145 元。
四川启明星铝业公司董事长周俊华曾表示:“通过直购电方式获得的电价,相比于正常电价的优惠幅度在0.04 元/千瓦时左右,仅设在眉山的电解铝厂每年用电就可节约近1.4 亿元。”
这部分钱是怎么省出来的?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现代电力研究院副院长张粒子告诉笔者:“直购电的电价主要是电厂和电网两方在让利,电厂希望薄利多销会多让一些。电网的让利则有限。这个低价是多方协调下的价格。”
谁是大用户?
然而,正是这个“省钱”和试点的现状引发了业内对于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担忧。
“在试点中,我们发现这个试点基本上作为了政府对于当地企业的扶持手段。而什么样的企业需要靠降低电价来扶持呢,当然是耗电量大的企业,如钢铁、铝业等等。”张粒子告诉笔者。
据了解,目前获批大用户直购电的企业中,铝业、多晶硅、钢铁、水泥这些屡屡受垂青。
吉林碳素集团是吉林省冶金业四大支柱企业之一,2005年吉林炭素集团就获得电监会批准直购电试点资格。吉林炭素集团的电价较以前降了0.06 元/千瓦时左右,降低了用电成本。据该公司2005年年报,该公司完成炭素制品总产量111,407吨,同比增长8.08%;石墨电极总产量93,207吨,同比增长12.73% 。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