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手表又火了,这一次是因为中国与瑞士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备忘录,市场对瑞士手表的降价期待焰高八丈。
5月27日,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公开表示,未来10年,进口瑞士手表关税将累积下调60%,其中关贸协定生效首年下调18%。
作为瑞士手表的第三大出口地,中国内地市场对于奢侈手表的消费力正趋于减弱。对于此次关税下调,多名钟表业内人士认为,关税下调有利于刺激消费信心,但对于终端零售价格影响甚小。实际上,记者了解到,诸多奢侈品牌在国内销售过程中,税费在整个定价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各大品牌商高定价策略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舶来表价格是否松动仍值得探讨。
未来10年降60%关税
5月24日,中国和瑞士签署了“结束中瑞自贸区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预计不久将签署正式协议,而在协议生效后,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备受期待的瑞士手表,一度在坊间传闻“零关税”。
随后的5月27日,俞建华在新闻通气会上披露,进口瑞士手表施行10年下调60%关税的政策,而目前瑞士手表的关税比例基本在15%至20%左右。在具体降税过程上,“自贸协定生效第一年下调18%,以后每年降5%,10年降60%。”
这也就意味着10年后,我国的关税比率有望降至6%。
据了解,目前中国内地已成为瑞士钟表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中国香港和美国。根据瑞士钟表协会数据,2012年瑞士钟表出口总额达到214亿瑞郎,其中出口至中国内地金额为16.5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0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的高增长之后,自2012年下半年起,瑞士手表对中国香港和内地出口放缓,其中2012年12月出口香港降低15%,内地降低32.3%,这也导致内地市场在2012年瑞士全球出口增长的14个主要市场里,增幅规模最小。
而此番关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出炉,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刺激国内市场消费信心,具有提振作用。“目前国内加上境外消费,国人在全球腕表市场的消费已达到30%-50%,且未来二三线市场的潜力还可能继续释放,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消费者信心不足。”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如是表示。
不过亦有钟表行业人士表示,10年的降税期,一方面实现了部分开放市场,另一方面,也给了国内的手表制造业以缓冲机会,“不管是国内的就业,还是税收,都有一个保障,但10年之后,国内钟表业就会面临真正冲击。”
零售降价不可期
瑞士手表关税下调,是否最终能传递到消费者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周婷认为,两者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关税下调,并不意味着腕表价格会有期待的等比例下调。“实际上,在腕表的成本里,关税能够起到的影响,也就是5%-10%,而且,这还不是零售价。”
据了解,除了征收关税,腕表特别是高端腕表,还需要征收20%的消费税,以及17%的增值税,而这些国内税与此次中瑞自贸协定无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消费税和增值税均是在进口产品关税完税价格和关税基础之上计算,换言之,消费税和增值税的额度超过关税。
除上述税项外,影响腕表零售价格的,还包括了研发设计、制造工艺、物流和市场推广等诸多环节。周婷坦言,如果要从纯技术层面,对腕表的成本构成做一个解构,非常困难。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