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在部分瑞士腕表品牌商和渠道方面,对于此次关税下调,也反映“平静”。
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一中国区域经理对记者透露,对于进口瑞士手表而言,此次中瑞关贸协定只提到了关税,其他税收的影响还不清楚,目前影响瑞士手表价格的还有增值税和奢侈品消费税等环节,其中,“奢侈品税才是真正的大头。”
“关税能降60%确实不错,不过短期内,对于我们还没有任何影响,毕竟要降也不是一步完成。”5月29日,记者走访北京复兴门一家劳力士专卖店,一名店员表示,其门店的劳力士手表最低也要46000元,最贵的在200多万。不过他坦承,因为景气度不好,一年来价格基本上都没有怎么上涨,保持在稳定状态,“在以往年份,价格都会上涨5%-10%。”
周婷坦言,目前腕表市场存在境内外市场价差,导致了市场消费外流,但归咎关税并不准确。“实际上,出现价格差,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奢侈品卖到中国市场以后,人为高估了价格,同时,由于多数品牌商在中国依赖于庞大的经销代理体系,渠道复杂,层层加码,加上奢侈品本身基础价格高,一旦有相应的征税,价格差就容易显现出来。”
“国表”三股力量
对于瑞士手表降价的期待,除了考虑到国内外价差和消费外流等因素外,也从某种程度上映射出国产手表的困局。
一名熟知国内钟表市场的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从零售市场角度看,目前国内每年手表市场规模已达到500亿元,但其中瑞士系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市场份额约为75%,日系占据10%-15%,而国产制造商份额只有10%左右。
而在国产制造商领域,主要有三股力量,首先是各地的纯国产手表制造商,比如北京手表厂、天津海鸥手表厂,其次是温州、香港等地商人在瑞士等国注册商标,在中国市场代工,然后以瑞士品牌甚至“瑞士制造”名义,畅销二三线城市。最后,就是深圳市场大量的钟表生产商,一方面承接香港等境外订单,进行加工、贴牌业务,另一方面,慢慢发展自有品牌,包括天王、飞亚达等国内品牌均发迹于这种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钟表代工的原因,“瑞士制造”与“中国制造”存在微妙的关系。
这名钟表业资深人士透露,尽管委托了大量的中国代工,但在操作手法上,瑞士品牌相当隐蔽。“一般都是先分配给几个中国香港等地代理商订单,然后再由香港的代理商,向深圳的多个厂商去分配订单,而每个厂商都只负责一小部分,厂商不会直接对接品牌。”
不过,上述劳力士专卖店人士透露,“目前劳力士都是在瑞士本国完工。”
周婷则表示,在瑞士腕表行业,确实存在中国代工的问题,“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因为量比较大,而产能又难以满足,就需要在中国或者泰国等其他市场进行代工。”
不过目前,“瑞士制造”也在慢慢收缩,按照瑞士对该国钟表制造业的最新要求,成表价值的60%要“国产化”,这也是为了保证瑞士手表的品质乃至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并且,这一比例,未来甚至还可能继续上升。
但即便如此,对于“瑞士制造”而言,中国依然不可或缺。
上述钟表业资深人士称,“瑞士手表不可能完全国内制造,比如电镀、抛光等环节,因为涉及人力、环保等因素,需要转移到国外,比如中国、泰国等地,而这其实也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像深圳制表需要的精密机床,都是瑞士淘汰的二手货,瑞士人肯定会保留自己最核心的东西。Cye.com.cn”
除了身处价值链底端外,知识产权薄弱、市场机制不灵活等也严重制约国产钟表发展。上述人士称:“有些知名点的国产品牌,一百多到几千上万的手表都出,根本不想去好好定位自己的消费人群,做好自己的品牌定位,只是想通吃,多捞点钱。”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