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大连万达斥资收购英国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圣汐公司,这已不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欧洲游艇公司,早在2012年1月,意大利豪华游艇公司法拉帝(Ferretti )就将75%的股权出售给山东重工集团。中国游艇业的发展似乎进入黄金期。
2000年以前,中国消费者对游艇知之甚少,而如今,一些游艇俱乐部已经出现泊位“一位难求”的情况。在三亚、上海、大连等地,每年的游艇展你方唱罢我登场。
然而,令游艇企业饱受困扰的是,中国国内相关政策法规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国式的游艇文化与欧美大不相同。中国游艇市场还处在一片格局未定的混乱状态。
亦喜亦忧
虽然海域条件不是最优越的,但作为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上海是各家游艇企业的必争之地。2013年4月的上海游艇展传递出了不少诱人的信号。
上海游艇展持续四天,交出了一份成交金额超过10亿元的漂亮成绩单。一位参展的顶级游艇品牌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该公司在上海游艇展期间一连卖出数艘价格昂贵的游艇,卖出的最小的一艘游艇售价500万港元,而最贵的一艘则卖出了2000万港元的高价。该负责人表示,公司原本以为今年是游艇的差年份,没想到整个第二季度业绩如此之好。
一份数据给了游艇行业人员很大的鼓励。2012年,在国家海事局注册的上海本地游艇数量只有36艘,而截止到2013年4月,上海地区注册数已高达53艘,增速迅猛。然而欧美游艇市场更为成熟,2012年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对比上海这个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城市,人均拥有游艇数捉襟见肘。显而易见,中国的游艇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中国这块诱人的蛋糕,却令许多人感到无从下口。游艇相关的许多政策法规也让企业叫苦不迭。
曾任某美国游艇企业中国区总经理的Jennifer向记者透露,中国目前还非常缺乏针对游艇的管理规范,对游艇的管理使用的常常是运输船的标准。比如政策要求商用运输船必须提供该船的图纸,但进口游艇公司很难提供。当三五好友想乘游艇出海游玩的时候,却会碰到运输船条条框框的限制。
此外,中国海域开放有限,一些非常适合游艇航行的海域得不到批准。在上海,游艇只能在黄浦江航行却不能去海上。而在南方,从海南岛到西沙群岛的旅游线路非常有潜力,但遇到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限制,如游艇没法加油,无处维修保养等问题。
而上述顶级游艇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最近几年,游艇相关的政策法规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很多问题都僵持在那里得不到解决。
炫耀消费
Jennifer曾接触过的一位中国买家在参观过游艇之后,提出要将游艇的内饰更换成爱马仕的,然后才会购买。
名人效应非常明显地影响到了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有的中国买家指名要买比尔·盖茨曾经购买的一艘游艇。还有一位顾客特地订购长达63尺长的船,就是因为够大、够气派。
“买一艘比名人那艘更大的游艇带回上海,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中国消费者对游艇的工艺并不太关注,他们买游艇的目的是为了显示成功。”Jennifer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