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届中国西部“海博会”看台资西移商机
9月温江,流光溢彩。
这座本来美丽的川西名城,因为此次盛会的召开,更加引人注目。
历史应该铭记这一时刻———2006年9月16日9时30分。第三届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济科技合作交流暨食品医药博览会开幕式在温江花博国际会展中心一号馆隆重开幕。
交流互动实现多赢
为期3天的海博会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就全国而言,多年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个新的对台经贸合作的宝贵机遇和良好环境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海博会”搭建的平台,两岸企业家进一步扩大交流,寻求合作商机。
就全省来看,第三届“海博会”的举办,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为展示四川新形象搭建了新的平台。
就全市来说,通过“海博会”这个平台,成都与台湾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众多台商抓住时机,走进成都,寻找商机,投资兴业,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大发展。
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通过产品博览、投资环境及项目推介、专业论坛等形式,宣传推介西部特别是四川成都的投资潜力和创业环境,推动海峡两岸经济科技合作交流向纵深发展。参会企业230余家,其中台资企业70余家。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在16日的开幕式上,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现场签订18个项目的投资协议。通过前期工作,温江区达成41个项目投资协议,协议引资68.3亿元。
参展商品受到热烈追捧。开幕当天,就实现协议成交额2.41亿元、实际成交额85.6万元。
温江掀起投资热潮。17日,海博会第二天,作为本届海博会重要内容之一,温州工业港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温江鱼凫国都温泉酒店举行,6个项目现场签订投资协议,协议引资11亿元。据介绍,华银(温州)工业港是海博会招商载体———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的“园中园”,该园区是温江区创新招商方式采用以企招商形式建设的,规划占地1500亩。这种“园中园”模式是温江的工作创新和理念创新,它一改过去单纯的政府招商为企业招商,实现了由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转变的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