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百分之一百的努力
千钧之任,系于根根毫发!绕月探测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任何一个系统和环节,都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
卫星系统为保证轨道设计的正确性,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同行专家,对地、月、日复杂的三体环境进行了反复的分析求解,精确设计出飞行线路。
承载运送“嫦娥”任务的大力神——长征三号甲火箭是我国长征火箭光荣家族中的“骄子”,已成功发射14次,但为了确保嫦娥一号万无一失,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包括采用远距离测发控技术、应用了控制系统的系统级冗余技术。
负责发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着发射的组织指挥、卫星火箭的测试技术勤务保障、燃料的加注及发射、火箭一二级飞行段的测量控制,还要为发射任务提供通信、气象等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发射场的综合保障能力,满足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技术要求,发射场系统对塔架、高压系统、加注供气系统等都进行全面改造。
负责测控的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及多个航天测控中心、地面站和海上测量船,承担着运载火箭发射和卫星整个飞行期间的轨道测量、遥测监视、遥控操作、飞行控制等任务,并通过高精度的测定轨,为地面应用系统处理科学数据提供轨道数据保证。为适应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新要求,系统完成了总体技术设计、USB设备改造和18米新天线系统建设、卫星初样和正样阶段的星地测控对接、USB-VLBI综合测定轨试验、飞控技术协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冲天的豪情,却不须臾忘记冷静。2007年2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再次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设计与生产“两个百分之百”的质量大检查—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设计进行全面复查复审,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组一级,做到“百分之百”;所有产品的生产也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深入到车间工段一级,做到“百分之百”……
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和付出,无数的关注和支持,终于换来了一个个“定格”的历史时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从西昌成功发射,精确入轨;
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牵手”月球,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11月7日,以准确进入200公里使命轨道为标志,嫦娥一号完成中国历史上最远的“太空长征”;
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中国首次探月的成就和辉煌,被深深地镌刻进无垠的太空。中国航天再次高高昂起的龙头,又一次向世人昭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不断创造新的起点,书写伟大复兴的篇章!(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陈二厚黄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