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速面临放缓压力 投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从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雪灾结束后,工业增加值单月增速由1至2月份的15.4%反弹至3月份的17.8%,5月单月虽实现了16%的增速,但扣除节假日调整因素呈现回落趋势。
广发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刘朝晖认为,工业增速放缓主要是供需双向挤压的结果:一是PPI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减产;二是紧缩力度持续增大,导致总需求实际增速放缓。
1至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264亿元,同比增长25.6%。从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来源构成看,从紧的货币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5月城镇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3.7%,国内贷款17.6%的增速低于这一水平。不过,企业的自筹资金却呈现上升趋势,5月增长29.3%。
值得注意的是,从施工和新开工的项目来看,截至5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7.6%,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比上月提高2.6%,这是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速首次回升,投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进出口增长并无数据反映的高
从5月份的贸易数据来看,单月28.1%的出口增速推动1至5月的出口增速达到22.9%,比1到4月的数据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员王皓宇指出,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呈现回升的势头,超出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在经历了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的回落后,最近连续两个月上升,表明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爆发所发生的“过调”可能接近尾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5月出口增速显著反弹,源于今年“五一”长假缩短可能影响货物报关的进度。剔除这一因素,出口增长并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高。
从进口来看,5月单月的进口增速上升到40%,推动1至5月进口增速达到了30.4%的高水平,比1至4月的数据高出2.5个百分点,特别是初级产品的进口增速达到69.4%,“步伐明显加快”。
哈继铭认为,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进口名义增速强劲源于进口价格的高涨,实际增速并未加快。今年1至5月进口名义值同比增长32.7%,远高于去年20.8%的增速,但这主要反映了进口商品特别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高涨。如果剔除价格因素,中国今年以来实际进口增速8.9%,比去年有所放缓。
进口价格高涨抑制了贸易顺差增长。数据显示,5月份贸易顺差202.1亿美元,同比下降9.9%。分析人士认为,贸易顺差一定程度的下降将有助于缓解我国过高的外汇占款,给中央银行控制流动性“减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