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劳动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于年初开始生效的新劳动法经过半年的运行,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因无法适应人力成本提高所带来的冲击,首当其冲受到了波及,这对中国制造的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广东地区、温州及晋江等地区的乡镇及外资企业因利润下滑而出现倒闭现象。但在一项关于新的劳动法是否造成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的调查中,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影响不大,是对一些行业的重新洗牌,以求得更快的发展。
3. 从价格的角度看 从价格的角度看,一是连续5年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对价格上涨具有滞后影响;二是消费指数上涨表明的价格上涨;三是世界通货膨胀率上涨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四是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成本上涨。这些因素对我国2008年价格上涨形成巨大的压力。
4. 从出口需求角度看 一是世界,尤其是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导致我国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增加出口行业的成本,抑制出口快速增长。
5. 从消费需求角度看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的提高、第29届奥运会的召开、以及政府在救灾方面的支出都将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
6. 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 从投资的角度看,既有促进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抑制需求增长的因素。刺激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政府换届,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将带动投资需求的增长;二是去年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据统计,2007年城镇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31.1%,增幅较大,将形成今年的投资需求;三是灾后重建修复工作,包括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房屋等生活设施的重建,将刺激投资需求。抑制需求增长的因素包括:一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有关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将抑制投资需求;二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将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从经济增长周期来看,我国这一轮的增长还没有结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全国经济形势对印刷行业影响
印刷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近年来,我国印刷工业以年增长率高于10%的速度发展,略高于国家GDP产值的增长速度。在过去的10年间,印刷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张。据称2007年我国有注册印刷企业99787家,从业人数为340.5万人,年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到国家GDP总值的2.2%左右,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印刷工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在1.5%-3%之间,可见中国印刷业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