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21日说,奥运会后北京的经济不会产生波动。
新经济增长点平抑可能产生的波动
这位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在今天的“北京奥运会与后奥运经济新闻发布会”上说,北京利用筹办奥运会机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在奥运会后,北京经济形成高科技产业、金融与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四级”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些投资热点足以继续带动经济增长,平抑由于奥运会投资下滑对经济可能产生的波动。
陈剑举例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1年时,北京轨道交通只有54公里,但2008年7月,轨道交通总里程已经达到200公里,每年增长大约20公里。而北京的目标是到2015年,轨道交通增加到561公里,因此今后几年每年将增加50公里轨道交通,这方面投资力度丝毫没有减弱。
陈剑分析说,有些奥运会举办城市比较小,筹备期间基础设施投入又过大,后奥运时没有出现新的投资热点,因此奥运会后经济出现波动,但北京不会。
奥运会帮助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陈剑说,奥运会对举办地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等方面的无形影响具有长久价值,对相关产业积极作用非常大。
他认为,奥运会后,北京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将会持续增加,进而推动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电信业是生产服务业主要行业,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因此政府对电信业扶持力度奥运会后不会减弱;北京提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为金融业在奥运会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会展业和体育休闲业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他说,筹备奥运会期间,北京增加的展馆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为北京举办大型展览提供基础条件,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他预期,会展业将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两位数增长。
体育休闲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将快速增长。2001年,北京人均GDP大约3200美元,到2007年突破7000美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人均8000美元,这一水平正是体育休闲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之后十年可能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