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这一举措也显示了政府维护市场稳定,恢复市场信心的意愿。如果未来全球经济随美国陷入衰退,国内新增投资、出口、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央行完全有可能进一步下调人民币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对中国央行有利的是,货币政策尚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可以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8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6%,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内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降至4.9%,较2月份8.7%的高点亦有大幅回落,表明此前的紧缩货币政策已经产生效果。
本次调整之后一年期贷款利率为7.2%,准备金率为17%,均有大幅下调空间。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水平十分充裕,受存款增长和贷款规模受限的影响,主要商业银行贷存比已经降至65%左右,说明银行35%的存款都没有重新进入市场,一旦准备金率下调和贷款窗口指导放松,企业资金面紧张的状况很容易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过度放松货币政策的风险也不容忽视。8月份,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1%,再创新高,同时,煤炭、成品油、电力价格存在行政性管制,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通胀反弹。鉴于国内煤电油运形势仍然紧张,面对隐性的通胀压力,中国央行政策调整的步伐必然以小幅渐进为主。
相比之下,近年来迅速增长的财政收入(2007年超过5万亿元,2008年上半年财政盈余1.19万亿元)为中国使用财政政策刺激增长提供了条件。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政策的调整有望在拉动国内投资、消费,稳定股市、楼市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