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一般制造业到高科技先进制造业是全球产业结构变迁的两大方向。现代服务业能为生产或最终消费提供中间投入,可以支撑制造业的循环架构,并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不仅能使“中国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附加价值高的服务性业务的方向延伸,也必将对启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正面临经济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中国经济,要走出危机,需要新的产业动力引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笔者以为,这一切换,将为破解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失衡,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找到关键路径。
今年以来中国工业经济遭遇了普遍的经济寒冬,企业利润下滑、产能过剩问题积聚,工业经济面临风险不断释放的经济下行压力。然而服务业却逆势而上,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822亿元,增速均值达到11.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2个百分点。可以说,作为新的产业引擎,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为抵御经济危机,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回升,强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球产业轮动的经验表明,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一般制造业到高科技先进制造业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两大方向。当前服务业在就业和GDP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增长,大多被物化在数量不断增加的、用于最终消费和贸易的商品和劳务中,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支撑。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全球性经济滞涨的压力和国内经济转型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从经济周期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规律看,真正决定经济周期的是新兴技术、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特征等根本性因素。尽管中国经济短期内要负重前行,但从长期看,此次全球危机则赋予中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难得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