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正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cye.com.cn
时间:2009-11-24 9:36: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肖明 顾敏 我来说两句 |
|
 |
|
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高铁引领中国基础设施提升至3.0时代。
三大经济圈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中心与其腹地的空间关系由此发生质变,中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
不仅于此,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高铁时代,使得中国城市之间的同城效应得到体现,铁路沿线将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有助于扩大地区间的分工,中国也将由此衍生出新的基础产业——高速铁路装备制造业。
尤为重要的是,高铁提高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性,各地区域规划难协调的问题或许将迎刃而解,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从此加速。中国的硬件设施在全球下一轮竞争中将居优势。
------------------------------------
临近岁末,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即将开始。
在武汉和广州之间的线路,是否仍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境遇,即将开通的武广高铁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武广高铁线路全长1000多公里,按照现行350公里每小时的运行速度,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比原先的10个多小时大大缩短。不过,即便缩短了时间,在珠三角打工的农民工,对于500多元的票价能否承受。
“现在80后、90后都要坐卧铺,讲求舒适。”11月20日,前铁道部副部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会长国林,在2009高速铁路国际峰会上的诙谐语言,表明他对这些问题并不担心。
而在明后年,中国将有上万公里的高速铁路逐步开通,届时中国1000公里之内的铁路运输优势,将与航空直接竞争。此前,武汉至合肥,成都至重庆的高铁开通后,两地的直线航空基本停飞。
但是高铁改变中国的不仅仅如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认为,高铁将加快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帮助中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改变基础产业
中国高铁的开通,将改变中国的基础产业以及出行的方式。
丁宁宁不否认汽车在中国支柱产业的作用,但他认为汽车主要用于休闲出行,而不是上班代步工具。
“东京有700万辆机动车,约为北京的2倍,但是东京日常上班很少有开车的。北京应该将轨道交通的地铁网和高铁网连接,这是解决交通拥挤的最好办法,也不妨碍汽车业的发展。”他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研究2000年的交通运输发展,就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最适合发展轨道交通长距离运输的国家,中国不应该学习美国等国家发展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偏离了这个方向。
汽车业能够刺激经济发展的观点日趋占据主要位置。这个观点并无错误,今年全国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