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社科院专家看来,尽管目前很多方面涨价已是事实,但是CPI还没有转正,所以只能说通胀还处于预期。
“明年CPI可能会上涨3.5%。”渣打银行日前专门给记者发来“通胀观察”指出,公众的通胀预期正在上升。
至于物价到底会怎样走,在渣打银行专家看来,重点要看食品价格的走势。
从食品走势来看,短期内价格上升压力有限,原因主要有四点。首先,我国今年粮食丰收形势良好。其次,由于全球大豆丰收,食用油价格在今年同比下降17%之后,在2010年最多增长8%。第三,年初猪肉价格下跌使一些农户放弃生猪养殖,估算2010年肉价将同比上涨15%至20%。第四,蔬菜和鲜果价格的温和上涨之势还将继续。
再看占CPI权重66%的非食品价格,生产率的提高和产能过剩将在明年共同压低价格。不过,居住类价格可能是导致明年非食品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今年前8个月居住类价格上涨约25%,这可能会推高明年的租金。
猜想
防通胀或成宏调重点
眼下,正在负值区间运行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转正”趋势已非常明显。如何防范通胀压力,有望成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防”重点之一。
经济学家张卓元认为,影响未来通胀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递拉升CPI,二是到明年也不会快速收紧的货币投放,三是资源类价改对下游产品价格的转移性拉动,四是天气异常导致食品供应暂时紧缺而引发CPI“感冒发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曾遭遇严重通胀,大家至今心有余悸。那么,这次的通胀预期是虚惊一场还是后患“潜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