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我国外贸出现72.4亿美元的逆差,中止了自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
“中国从此将进入贸易逆差时代?”6年来首次月度逆差,让这样的疑问颇具关注度。但包括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内的人士均认为,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自然会形成贸易顺差结构,“贸易逆差是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并非长期趋势”。
6年首次月度逆差
进口猛增成主要原因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出口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中国外贸6年来首次出现月度逆差。
事实上,早在上个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均在公开场合透露了这一可能性。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国内消费不断扩大和持续升级,带动进口快速增长,同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明显上升。”商务部第一时间进行解读时,如此分析出现逆差的原因。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认为,大宗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也是出现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原油、铁矿砂、铜和成品油共拉动进口增长15.3%,汽车等大宗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
“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增长太快,”海关总署统计司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国华[0.25 -0.81%]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能华预计,我国二季度出口逐步回落至15%左右的适度增长区间,进口依然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不过,三季度后,随着低基数效应逐步消失,进口增幅将逐步回落。
刘能华认为,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将导致年内顺差收窄,一些月份仍有可能出现逆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