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逆差时代?
逆差不能反映“真实状况”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减少近八成。海关总署公布数据后,一些人开始担忧,“中国从此将进入贸易逆差时代”?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文章中指出,中国还是一个人均收入刚刚过3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正是需要积累财富的时候,再加上鲜明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自然会形成贸易顺差结构。他认为,“即使出现贸易逆差,也是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的暂时现象”。
陈德铭的观点与孙立坚相同。“贸易逆差是中国经济恢复过程中的一个短暂现象,并不是长期趋势。”
“3月份的逆差并不能反映现阶段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孙立坚认为,目前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危机后原本美国消费者普遍发生的消费偏好转变对中国产品需求增加的“潜在市场力量”没有充分体现。
此外,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救市政策和“后危机时代”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促进了投资、住行消费以及随之而来的设备、生产零部件的大量进口。其中,有些是政府积极推进“海外采购”的结果。
3月20日-30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白俄罗斯、芬兰、瑞典进行正式访问,共签署涉及经贸、能源、金融、环保、人文等多个领域的60份双边合作协议和文件,签约金额达18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