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辽宁省丹东市的大多数杂货商一样,孙女士一大早就忙着把堆积成山的货物打包,并通过货车发给一江之隔的朝鲜客户。
“后天(4月15日)是朝鲜的‘太阳节’,是金日成的诞辰,也是朝鲜最重要的节日,”她一边说,一边忙着把面包、西瓜等各式各样的货物放进准备运往朝鲜的箱子里。“一般节日前,朝鲜的订单都会特别多。上周我就收到了十多万的订单。昨天晚上我忙备货到10点多。”
“朝鲜人非常希望过节。因为节日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吃的、穿的和用的。所以我们的订单也会特别多。”
只要边境开放,每天都会有500多名朝鲜买家到丹东进货,使得这里聚集了大量做边贸生意的商铺。
商户们普遍对中朝贸易抱着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在得到朝方计划对外开放更多城市的消息之后。
据《日本经济新闻》上月报道,朝鲜将指定包括平壤、清津在内的8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这是朝鲜在1991年开放罗津港以来,动作最大的一次。
“朝鲜是希望以此吸引尽可能多的外资以帮助国内经济发展,”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院边疆研究所主任吕超说。
专家认为,自去年货币改革以来,朝鲜领导层一直在加速其对外开放的步伐。朝鲜正打算向中国企业出租两个小岛未来50年的商业使用权。
这对于在丹东蜂拥而起的边贸企业来说,将是天大的商机。
“许多人都希望朝鲜能尽早开放,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商机和利润空间,就像中国80年代对外开放时一样。”吕超认为,朝鲜特区的开放将促进其国内市场的发展,对进口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边境贸易对中朝两国都是有利的,应该支持和鼓励。”
据吕预测,未来将有大量的投资者在丹东建立基地,一旦朝鲜开放,便能够迅速的进入。这些投资者更多的是着眼于长远利益而非眼前的机会。
朝鲜对外开放两岛的计划已经被丹东市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在其网站上披露。而新中朝大桥的建设也暗示着朝鲜开始尝试向外界“敞开怀抱”。新桥投资170亿元,将于10月动工,预计3年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