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商家认为这只是个案。“做边贸,信任是很重要的。”据孙介绍,跟她采购的朝鲜政府官员一般是3年一轮换。“不过,他们(朝方)的轮换制度确实是给我们带来不可测的风险。”
孙认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要点是跟朝鲜人做朋友。“我的客户会告诉我谁来付款,不管是他留下还是被召回去。”
然而,像建材这样的大型货物贸易就要格外小心了。
在一家叫做“海鑫钢材”的公司,一位姓张的销售员告诉记者,该公司只有在买家(大多是朝鲜人)付完货款后才会发货。
据张介绍,对朝贸易日趋艰难。“朝鲜人可以在我们这里自由活动,所以他们对市场行情越来越了解,砍价也越来越狠。”
据知情人透露,平壤会派出大批人到丹东等地,专门调查各种商品的出厂价格等信息,提供给政府的采购部门,以供朝方跟中方供货商杀价。“他们一般在中国待两到三年,然后就会消失,回到朝鲜。”
张介绍,为了稳定跟朝鲜客户的关系,海鑫一般都是报最低价。
而随着朝鲜对各种商品需求的增加,对朝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也不可避免地被压榨得更低。
海鑫的会计王女士透露,尽管公司的贸易额过千万,但净利润却下降到了10万左右。
“哪怕我们把钢板的报价多加50元,朝鲜买家就会到别家公司采购,因为他们有太多的选择了,”张说。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经营者们不得不在服务上多下功夫。张就经常会和同事们亲自将货物装车以便能够按时送到江对岸。
“在丹东,很多人都跟边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越来越多的人来丹东做边贸,等待朝鲜对外开放的机会,”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