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日本,我认为它绝不可能签署新的《广场协议》。因为只要看看过去的历史就知道,日元升值了,但日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并没有消失。人民币也是一样。”帕梅说。
出席广交会的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级商务参赞苏晶说,2005年到2009年,人民币累计升值23.85%;2009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累计上升了14.5%。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与否,与某些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顺逆差问题并没有直接关联。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拿顺差问题做借口强压人民币升值完全是无理的,错误的”。美国不能以汇率问题为借口转移其国内就业和增长的矛盾。
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货币冲击波”,来自广交会一线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外贸企业已经做好了一定的防御准备。
海尔集团公司海外推进本部部长刁云峰说,单靠汇率政策的“压迫”,少数国家并不能让中国的外贸产业丧失竞争能力。“以海尔为例,现在集团在全球拥有29个制造基地,很多产品的生产、设计、销售均已经本土化,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会对企业的生存构成根本性的冲击”。
一些企业则表示,随着近年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产品升级力度,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权大幅提高,企业已经拥有了随着货币币值变化“随行就市”调整产品价格的能力。
广东宏宇陶瓷有限公司出口部经理袁鑫说,建材行业是对汇率非常敏感的行业,面对“货币冲击波”,企业应对策略之一就是随行就市,“汇率涨了产品价格就涨”。
“企业一方面在出口定价上保持浮动,对价格保持弹性,不签长期的订单,或实行一单一签,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进行远期交易,采用锁定汇率等手段规避汇率风险。”袁鑫说。
此外,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也成为许多外贸企业“倚重”的有力支持。袁鑫说,宏宇陶瓷出口业务占年销售额的比重约为25%,“企业可以随时调整内外销比例,减少汇率影响”。(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