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更好还是更坏?
11月22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2011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公布的调研报告提供了一份数据参照。
这项跟踪了十多年,涉及6000多家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除了“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两项的评价比2008年略有好转外,企业对“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政府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条件”5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均低于2008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的评分中,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分别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9%、41%以上。
樊纲表示,减少对地方的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和市场关系,改善政府和企业关系,应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上述会议也呼吁,下一阶段国家要尽快打破垄断,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其他服务业领域,并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OTC市场),为小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支持。
企业经营环境倒退
根据樊纲发布的上述调研成果,2010年与2008年相比,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类分项中有5项出现倒退。
在2010年企业经营环境评价中,分数倒退最多的是“基础设施条件”,得分为3.19,而2008年的得分为3.57。分差居次席的是“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2010年的得分为3.1,2008年为3.24。
此外,“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政府行政管理”的得分也有小幅下降。
反观2008年,前述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项目得分均比2006年明显拔高,这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企业的经营环境改善明显。但是到了2010年却出现相当程度的倒退。
樊纲指出,2008年之前金融服务等方面都是有所改善的,企业的主观评价在2010年出现下降,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此外,2010年的被调查的企业中,90%是中小企业。
调研报告不仅进行了纵向比对,也对各个省份的企业经营环境进行了横向比对。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的数据显示,经营环境评价靠前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其中上海市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
2010年的前五名分别为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北京。而中西部地区除了重庆有大幅度提升外(2010年排第11名,2008年第17名,2006年第20名),大多省份排名比较靠后,且进步不明显。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