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建议,国家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政策上松绑,地方政府也应该进行思考,“我们如何在各个方面改善,改革我们的制度,调整我们的政策,清理我们的各种政策,减少对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各复杂制度环境,使我们企业做得更好。”
政府“微观干预”亟待退出
“呼吁政府认真清理、彻底清理,现在所谓的 微观干预 这些问题。”樊纲建议,下一阶段应尽快打破垄断,尽快对民营企业开放市场。
据记者了解,上述关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调研内容,就涉及到“地方政府对企业是否干预过多”,“市场准入限制过多”,“行政执法机关(工商、税务、质检)执法效率”,“企业集资、摊派或其他非税上缴相当于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经营者与各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打交道的时间比例”等具体内容。
而政府能否放开管制,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尽快得到发展,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竞争力能否快速提升。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有5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这些企业相对集中在垄断型、基础性产业,大部分是央企。
刘世锦指出,这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类似。这些国家因为垄断行业没有放开,私营和中小企业经济没有很好发展,导致人均GDP无法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人均GDP得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得益于其民营企业的壮大。
因此,刘世锦建议,下一步需要放宽准入,鼓励产业竞争,推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对基础行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和鼓励竞争,应该成为下一步改革重点,并且力争在比较早的时间内能够取得比较实质的进展。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则认为,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投资,主要依赖政府和银行资金,走的仍是融资平台的路子,这很容易形成坏账。为此,需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