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府明确“稳中求进”及经济增长底线管理的政策信号下,7月的工业、投资、出口和PPI数据都出现了止跌的态势。
包括发改委人士、政府智库人士、投行学者乃至海外媒体的各界声音显示,中国经济有望在三季度触底企稳。
尽管期待了数月的经济反弹终于显露出一丝迹象,但能否持续下去仍有待内外环境和政策落实情况的考验。
多项数据表现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7%,比6月份高出0.8个百分点,结束了5月以来连续两个月回落的趋势。
在工业数据发布之前,8月初发布的官方PMI已经用较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的表现,展现出制造业信心有所恢复的态势。但连续疲软的经济走势让市场对这一反弹存在不小的质疑,并引证汇丰PMI和海外PMI的下滑走势强化自身论调。但最终的工业数据验证,制造业的确出现了恢复。
与工业生产恢复相匹配,中国的PPI也出现了可贵的降幅收窄现象。同比下降2.3%的表现,与同比上涨2.7%的CPI一道,同处于较为温和的区间。
从PPI的分类数据看,7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4%,虽然继续下降,但降势减缓,环比降幅自4月份以来第一次收窄,比6月份缩小了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自3月份环比下降以来也首次持平企稳。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相信,工业经济的回升主要和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水生产加快有关。尤其是钢材、有色金属、汽车等生产加速,对工业回升拉动明显。
工业数据的改善也源自7月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相对给力的表现。
消费方面,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1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2%,比上月增速放缓0.1个百分点,基本持平;投资方面,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217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增速与1~6月份持平,从2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的回落态势中企稳。
另外,出口“逆袭”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541.6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1%,高于上月的-3.7%,进口同比增长10.9%,远高于上月的-0.7%。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在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仅对日本贸易下降。
李慧勇认为,从四大类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增速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服务业投资增速略有回落。7月消费增速略低于上月和13.5%的市场预期,不过总体还算不错,在经历了去年年底的一次性回落之后,消费总体上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与此同时,尽管官方数据尚未出炉,但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近日称,根据电力调度数据分析,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幅将在9%左右,大大高于6月份的6.3%。不过。其中的“高温因素”不容忽略。
中电联此前发布的报告预计,因为高温持续,三季度社会用电量将维持较高增速,四季度将会回落。预计第三产业用电将持续增长,工业用电量增速放缓的趋势不会改变。
此外,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信贷及货币增长超过预期: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999亿,同比多增1598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从上月的14%加速至14.5%,M1增速从上月的9%加速至9.7%。在经济企稳回升迹象出现的大背景之下,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按兵不动”的声音成为业内主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