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学校管理的挑战
罗琳不知道,办租车业务的正是他同专业的学长、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陈潜和蔡纯菌。
去年11月,陈潜的同学从都江堰游玩回来,说起那里有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很方便,引起了陈潜和蔡纯菌的兴趣。两人上网搜索后发现,这类公共服务很有市场。“何不在学校也开展这样的业务呢?”两人动起了商业脑筋。
策划过程中,他们发现,如果要采用都江堰的全自动无人值守硬件系统,成本极高。他们邀请上海一家公司在成都的代表来校勘察,计算得出,一套锁止系统做下来,每辆自行车投入的成本大约1万元。100辆自行车就要投入100万元,“这样的高投入太不适合校园创业了”。
全自动的不行,那就半自动。他们决定采用系统刷卡计时、计费,人工值守的方案。
经过周密策划,一份详细的创业策划书出炉了。由于创业地点在校内,必须得到学校的审批,于是去年底他们从校团委开始,跑了后勤集团、保卫处、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在保卫处,他们就遇到了挑战。当时,学校也在考虑在校园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保卫处计划把全校无人认领的自行车维修、喷漆后,放在校园供同学们免费借用。保卫处希望他们照学校的思路修改创业方案,再付诸实施。
不过,陈潜和蔡纯菌并不认同这个方案。“无人认领的自行车车况大多不好,放在校园免费租赁还是不能避免丢车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来说,这样做没有利润。”***\\\\***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双方僵持着,眼看期末考试就要结束,寒假近在眼前,两人分外着急。
情急之下,两人决定去找校领导。今年1月,两人找到了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杨继瑞,花了大约10分钟时间介绍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并留下了创业策划书。**********本k文k来k源k于k创k业k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寒假过后,3月4日,陈潜接到校团委老师的电话说:这个项目可以做。
为省钱千方百计
两人后来才知道,这个电话是杨书记授意校团委打过来的。
9月21日,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继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正是学校想做的一项工作,这个创业项目与学校的工作规划是一致的。“项目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提倡低碳、节约的理念,降低了同学们的出行成本,二是有利于校园自行车规范、有序、安全地管理。”**********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