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期了,对于享受假期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是轻松、悠闲的,可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郑小军却并没有这种感觉,“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创业。平时学业忙,又有发表论文的任务,根本没有时间。今年暑假很长,正好可以好好地利用一下,做做市场调研,为下一步的创业打好基础”。男士美容是小郑看好的项目,他计划在暑假期间走访北京的大街小巷,实际考察一下这个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并准备写一份详细的创业规划书。
“中国目前已经确立进入‘机会型创业’阶段。机会型创业在创业类型中已从40%的比例提高到2007年的60.4%,而生存型创业则从60%降到39.6%。”7月16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建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发布会上宣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高建教授及其团队的调查取样是针对2666份有效问卷进行的,在关于“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的学历分布”研究中,他们发现在机会型创业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占总比例的50.2%,而在生存型创业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5.6%。当听到“随着中国由生存型创业为主转入机会型创业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创业者的比重在创业人群中的比重在不断加大”时,发布会现场的一位清华大学学生说:“这真让人热血沸腾。我一直就在谋划创业,从这个暑期开始,我一定要去进行一些创业实践。”
短短的假期,去做些什么才算是创业实践?攻读市场营销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王雷认为自己创业实践经历丰富,大学时他摆过地摊,推销过电话卡,和同学合开过鞋店。谈起创业,王雷兴致勃勃:“比如,推销电话卡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其实是对你的思维、演讲、交往、逻辑等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这些能力的锻炼对提高综合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会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创业实践是个长期的过程,最忌浅尝辄止、三心二意。”王雷觉得自己的创业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了,“虽然并没有轰轰烈烈地去创业,但是当你认认真真地去参与某些与创业相关的工作并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总会有收获,不管是经营管理一个小公司还是街头摆地摊、开商铺或者做调查”。
北京语言大学的女生小周选择的创业实践方式结合了自己的专长,她从小喜爱中国传统艺术,并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当她看到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较多,并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品非常感兴趣时,就发挥自己的特长,把中国古典诗词写在扇子上卖给留学生,没想到收入相当不错。此外,小周还与北京故宫的御膳房餐厅合作,现场给光临餐厅的外国游客写“菜单扇面”。小周准备毕业后在北京开一家经营中国传统字画、工艺品、古董的商店,而这个假期,她会做好市场调查,并利用写扇面的机会多跟外国游客交流,为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