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视角来观察,大学生创业行为背后,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念和进取的精神追求。这种行为具有精神塑造、风气引领、行为激励等强大的文化功能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新型文化资源,对于促进社会和大学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大学生创业文化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需要通过培育而产生和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开拓奋进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似一股清风,为大学文化注入强劲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校园精神文化。在这种精神引领下,敢闯敢试、敢于冒险、敢于创造的思潮,激荡在青年学子的胸怀;不畏艰苦、带头创业的校友,成为追捧的校园明星。“勇敢走出去,在创业中升华人生”——这种创业者的价值取向,在校园内成为多数学生的自觉追求,形成一道鲜明的文化色彩。
大学生作为创业时代的创业先锋,其创业行为必然会引领创业热潮,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有力推动创业实践发展、创业活动交流、创业规律探讨和创业理论研究,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扩大创业宣传,营造创业舆论,促进反映创业实践的文化艺术创作和繁荣。
此外,创业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技术、高素质的文化载体,通过创业为基层、农村和社区带来了进步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生产理念、丰富的科学文化、文明的生活方式等,促进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推进了社会先进文化建设。
创业大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特长,牵头组建兴趣小组、读书站、生产协会等文化组织,或者在创业有成时出资建设公益性、基础性文化设施和场馆,直接投资经营性文化产业等,都将有力推动社区和基层文化建设。
但在看到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大学生创业文化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需要通过培育而产生和发展的,大学生创业需要有利的文化环境支持,其环境的营造最重要的是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和社会观念。既要使创业大学生有创业光荣、创业可敬的荣誉感,又要使他们感到进退自如、成败无忧。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转变社会观念和大众心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败观,加大创业舆论宣传和引导,加强对创业者的人文关怀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