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转型亟需专业指导
“除了公司,从个人角度,我也需要一个转型。”吴蓓琦告诉记者,作为女性,感性总是多过于理性。她记得某集团的CEO曾经说过:再不喜欢数字,走到管理层,一定要对数字敏感,要知道用数字支持管理决策。她现在很希望有一个会展业的业内人士给予指导,例如如何测算盈利模式,如何进行数据调研,如何管理,如何增进谈判技巧,如何加强管理能力等等,都希望成功人士给搭搭脉。
报道
回音
创业导师为黄海鹏完善规划
把免费试用做成典型
由于临时有事,昨天本报的主人公―――开发路灯节能电子镇流器的两位大学生老总黄海鹏和侯可伽并没有如约来到位于汉中路188号的上海青年创业服务平台。“黄总你好。”电话连线在创业导师万载魁的一声称呼中轻松开始,而讨论的焦点依然在产品的营销上。
公益性项目上还需继续推广
黄海鹏在电话里称,目前产品的客户中80%来自政府部门,只有20%来自企业。自己的团队采取两部并行的策略。首先对于政府这一块,邀请权威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争取进入中国节能产品名录,这样就可以被列入政府采购名录。另一方面,瞄准企业这块市场,包括工业园区、大学城、厂房这些有节能动力的目标客户。
“这条路可以说走对了。”万载魁说,一听到这个项目,就认为很有发展前景,这符合相关的能源策略。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在销售上。黄海鹏这两点思路很正确,另外再补充几点,除了参加展会、跑目标客户外,在公益性项目上还需要继续推广,不单单在文汇路上试用,还可以再扩展到大学校区、工业园区,虽然看上去是免费的,公司受到了损失,但是如果把免费试用做成了典型,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今后的收益将非常可观。
“在销售方式上应当讲究技巧。”万载魁提醒,和客户谈判时,可以先不谈价格,首先和客户交流购买了这个产品的节能量,用数据说话,详细的数据更有说服力,让客户觉得,虽然购买价格稍贵,但是长期使用还是合算的。如果先谈价格,也许客户就从心里产生了抵触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