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除提高毕业生的求职“内功”外,各地高校也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革新观念,从传统的找工作,转变为创造工作,再为别人提供工作。
中南大学大力开办创业教育培训班,并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目前,学校已建成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17个,建立创业依托基地、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628个,为毕业生搭起创业“舞台”。
天津大学邀请校友及创业成功人士举办创业沙龙、专题创业报告等,还将邀请相关部门举办讲座解读相关创业政策法规,进行创业指导。
暨南大学已在酝酿今年下半年成立“创业学院”,搭建平台扶持学生创业。
上海海洋大学将对成功创业且吸纳3名以上本校应届毕业生的创业团队给予1万元奖励;对拟创业的应届毕业生,学校将助其申请市大学生科创基金。
福建师范大学设立3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对发展潜力大的创业项目提供3万元~5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对到基层和回乡创业的毕业生给予5000元至1万元的创业奖励金。
走出校门收集招聘信息
苦练“内功”的同时,各地高校也加强了外部发力。它们积极地“走出去”,实地探访各地人才市场,并借助校友资源,及时收集和发布招聘信息,全力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武汉大学学生志愿者主动走进企业,把企业招聘信息带回校园。近日,志愿者已开始寻访企业,并将制作针对武大学生的求职手册。
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市场分析报告会,把该校老师在全国走访过程中获得的大量一手就业信息,全面“还原”给学生,使得毕业生备感“解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