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4名大一大二的学生奔波在金华市的各个街道,15天时间内,用2000元本金进行创业实践。他们共分成4个组,每组可利用的启动资金为500元,最多的一组赚了700元,最少的一组赚了400元,其余两组分别赚了500元。
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龙飞是这次创业活动的指导老师,他常跟学生一起去跑市场。“学生们都是‘90后’,想法很有创意,但很多想法停留在想的阶段,没有具体的实施。我鼓励他们去做,在行动中印证自己的想法。”陈龙飞认为,这次创业团队的成功主要由于“学生们的慢慢尝试,不会一下子投入很多资金,很多项目都进行了前期调查”。陈龙飞觉得学生们创业后最大的变化是“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学会了用行动抓住想法。”
卖矿泉水赚“第一桶金”
每组500元创业启动资金,包含伙食费、交通费等各种费用。资金如此短缺,时间如此紧迫,每组创业的第一步都选择了卖矿泉水融资。
“卖掉一瓶矿泉水,能赚到五六角,我好开心。”姜艺缘说。
以批发价进货是资金短缺情况下姜艺缘的第一个目标。她去学校附近的商店跟老板砍价:“阿姨,我们刚开始创业,资金比较短缺,想进一些矿泉水,能便宜些吗?”姜艺缘的父母是开超市的,因此她知道矿泉水的批发价,当她发现商店给的价格还是比较高,便试图询问老板是否能把批发商的电话给她,“我们不抢您的生意,我们去外面卖”。遭到拒绝后,姜艺缘瞟到墙上贴着的客户服务卡,“我知道那张卡上的电话就是批发商的”,便把电话号码背了下来。就这样,他们联系上了批发商,以批发价进到了矿泉水,“虽然使点心眼儿,但是也没办法,我们的资金太紧缺了”。
每人一辆自行车,车后座绑好一箱矿泉水,车筐里装一泡沫箱的冰块,姜艺缘的小组创业便开始了。他们选择到繁华的市中心、火车西站卖矿泉水,因为“人流量大”。由于西站内的矿泉水较贵,他们在西站赚了不少。
姜艺缘的父母对女儿卖矿泉水很不理解,认为大学生做这样的事没有意义,而姜艺缘最终说服了父母,“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卖矿泉水是一个低风险的融资办法。卖矿泉水让我体验了社会”。
学生们也遭遇了路人的不理解。樊炯对第一次卖矿泉水记忆犹新:“当时我拿着矿泉水对人家兴奋地说了一大堆话,人家瞟了我一眼就走了。”第二天,樊炯摸到了一点经验:给看似感兴趣的人推销。还有人对这些卖水的大学生表示“同情”,买一瓶水要付10元,但同学们拒绝了,因为“我们主要还是想锻炼自己”。
姜艺缘的小组一天卖掉了6箱矿泉水,赚了近100元。姜艺缘认为卖水的技巧是“真诚,礼貌,去人流量大的地方”。为了节省开支,组员们每天吃馒头、喝开水,平均每顿饭花销仅两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