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温州市科技职业学院内的“亲子农庄”就会迎来很多家长和小朋友。他们来到自己认购的菜园子里体验田间劳动的乐趣:收菜、锄草、浇水、施肥……
如果小朋友们没时间打理自己的菜园子也没关系,在实地耕种后,农田主人可以通过“亲子农庄”网站的视频实时观看作物的生长,不管是整片作物的长势,还是各片叶子有无虫害,都一目了然。在电脑上点击“浇水”、“施肥”等按钮后,菜园子里的农技人员就会得到指令,帮助农田主人打理这些农作物。
这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是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管理系和园林系师生共同开发的一个创业项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农’字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拥有坚实的农业科研基础,指导学生进行农业技术类创业很有优势。”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谢志远说,大学生创业不是卖菜、摆地摊,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亟须转型升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是出路。
创业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要向素质教育转型
近年来,我国高校陆续开展的创业教育,大多是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因此,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基本停留在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的层面。在很多院校,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课或者就业指导课的一个组成部分。
“事实上,创业教育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讨。”谢志远说,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不高。当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更多更好的人才,但是很多高校一直以来还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以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准确地把握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趋向,历史性地承担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任务。
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份“意见书”进一步明确指出,开展创业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潜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把创业教育的理念由技能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转变,把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理念中。
“由此可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大学生马上创业,而是培养其创业的能力、素质和独立意识。”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KAB高级培训师刘帆说,创业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使其具有敢于创新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在推进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中,该学院对三大专业群进行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农业类学生开展现代农业创业机遇的分析,开设创意农业、农产品经营等,树立农业类学生创业意识与信心;对信息类的学生,主要关注商业化的过程,开设市场营销、风险资本等,有助于避免学生在了解市场前景之前进行产品开发的错误导向;对经贸类学生,由于拥有了系统的市场营销、管理等相关的商业知识,针对他们的创业教育主要关注初创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管理与成长。
创业教育不是第二课堂,要搭建专业创业平台
当前,大多数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主渠道以外的一个附属部分,往往是由团学工系统举办类似于讲座、论坛、创业计划比赛等活动来推行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纳入正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之中,即使现有的少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其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开设《创业管理》、《KAB创业教程》等选修课程,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与发展空间,没有真正做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