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太阳炙烤得人不愿出门。7月29日上午,记者在济南历下区的一个居民小区,见到大学生刘保正在挨家挨户地推销保险。他告诉记者,他是济南大学“傲阔”创业团队的负责成员,这是他带领团队在暑假期间刚开始尝试的新的创业项目。
由于前期对市场的把握不成熟,刘保最初尝试的化妆品销售等几个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刘保认为失败原因一是缺乏专业知识,二是缺乏经验阅历。“营销方面的知识我们懂得还是太少,没有接受过这方面比较专业的指导,只能依靠自己盲目的摸索,走了不少弯路。”
高校创业教育,为何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今年刚读大三的马兆国和他的十几名大学生同伙经营了一家餐厅。马兆国说,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就是实际操作的知识。“比如餐厅购买食品原材料,怎样才能买到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的东西,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
记者日前向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泰山医学院等20余所省内高校发放了《关于省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有创业打算,但极少有具体的创业规划;在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方面,有61.1%的学生听过相关讲座,27.8%的学生参加过有关创业的社团,仅有22.2%的学生在学校接受过创业课程教育,比例最小的是创业方面的实践活动,只有0.6%的学生参加过。甚至还有16.7%的学生从未接受过此方面的引导教育。
聊城大学创业就业部部长商西鹏认为,“学校简单的创业教育也很难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还需要从课程体系、师资整合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等方面完善和创新。”
“理论教育只是一方面,症结在于实践机会太少。”山东经济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这样认为。“目前学校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还仅仅是‘理论灌输’,像我们平时,基本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可见,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任课教师缺少实战经验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还处在探索阶段,甚至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在课程设置方面,兼职课多、专职课少;在师资方面,兼职教师多、有创业经验的权威师资少;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多、实践少。由于缺少创业实战经验,老师们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