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的朱云(化名)的创业经历就是一个反例。他两年前毕业,那时候自己的发小做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时自己就动了心,不顾家人的反对,朱云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服装店,但是没坚持半年,他就放弃了。他自己总结说:“当初想的有点天真,以为靠近学校就会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但事与愿违,因为服装更新缓慢、进货渠道和租金等原因,最后不得不放弃。”像朱云这样的情况就是没有正确评估市场情况,盲目投资造成的。
大学生自主创业当然也不乏成功者,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的刘兴,在校期间就一直希望毕业后可以自主创业,他一直在考察市场、分析市场需求,最后在西安科技大学新校区开了一家饮品店。刘兴向记者介绍说:“我的店已经开了一年多了,目前来看经营得还算不错。我们有固定的客源,而且做的又是饮食行业,民以食为天,所以还算比较容易被大家认可。”他告诉记者,在创业之初,也遇到过很多麻烦,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和选址,在这些方面父母给了他很多帮助和建议,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如今越干越好的他,还准备扩大店面,他希望一两年内能再开几家分店,创立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大学生创业需社会关爱
对于项尚超来说,自主创业的成功得益于两位前辈的点拨和指导,毫不夸张的说,正是有了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真诚指导,项尚超和他的团队才一路顺风顺水,有了今天的成果。
起初项尚超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可谓是煞费苦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结识了西安一家集团公司市场拓展部负责人王越(化名)。对于当初小项与他相识的情景王越还记忆犹新,他对记者坦言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小项找到我,说有意向创业,想跟秦宝合作。当时我听了小伙子的想法后,觉得他很适合创业,因为他身上有股冲劲和韧劲。但是由于当时他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无论从资金储备、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很单薄,所以当时我就规劝他重新选择其他创业项目。两个月后他主动打电话告诉我,他决定选择餐饮行业。当时,我就告诉他,餐饮行业要干好很难,因为生意很琐碎,事情庞杂。但是,只要他现在能把餐饮做好做活的话,那么以后再转型,那都是比较容易的。另外对于初次创业的人来说,餐饮行业是个船小好掉头的项目,因为它投资少,回报相对高。”8月29日,记者就项尚超的创业经历以及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电话采访了另外一位被项尚超称为导师的李耘女士。她说:“10天前因为劳促会举办的企业与创业者交流会,我认识了小项。随后,他把自己的创业想法还有详尽的计划告诉了我,当时我就觉得小伙子很有创业激情。我对他的优米连锁计划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希望他能在短时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策划来,待时机成熟后希望能和优米这样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合作。”
对于大学生在创业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李耘认为大学生在创业中首先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面对问题积极解决,不断积累经验,最后要有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更需要激情和勇气,切忌戒骄戒躁。事后,记者才知道,这位李姓女士竟然是西安目前最大的一家中介连锁机构的老总。
专家支招创业牢记九大“禁忌”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无疑也是毕业生自救的一剂良药。陕西省社科院专门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副研究员尹小俊说,创业是良药当然苦口,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成功但也可能有失败,成功当然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即使失败了,也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因为每一次的挫折和困苦都会让大学生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和成熟,也为将来的事业打下有形或无形的基础。要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时刻保持创业热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就是创业精神。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创业尤其如此。在创业期间,其困难和挫折是无法预料的,一个企业存在诸如销路、质量、管理、资金、人员等问题。一个没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尹小俊还为大学生创业提出了九条“禁忌”——一忌:陌生领域无兴趣经营,二忌:照搬照抄,三忌:前景预测想当然,四忌:不熟悉投资环境,五忌:市场运作盲目跟风,六忌:自身实力与运作要求不符,七忌:意识过于超前,八忌:没有市场营销意识,九忌:缺乏创业精神。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