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自内部
对于马云来说,他到底要发出怎样的声音,他是基于自信还是基于危机感发出这封邮件的?
平心而论,阿里巴巴的确有顾盼自雄的资本。
上周,阿里巴巴集团计划近期回购公司多名前员工持有的公司股份,交易计划显示集团估值已达337.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照此算,过去半年中集团估值上涨了44%。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若整体上市,阿里巴巴集团估值甚至可达400亿到600亿美元。
对马云而言,他能够自信的是,按照既定战略前行,阿里巴巴已然能够持续成功——事实是,眼下淘宝一分为三,大阿里计划开始启动,阿里看上去前景明朗。
但另一面,邮件恐是对来自内部信仰危机的忧虑。杭州知名互联网人、贝塔咖啡共同创建人冯大辉认为,从马云的这封邮件看出,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正受到空前的挑战,马云似乎也无能为力。
“价值观”一直被阿里巴巴奉为公司基石。2009年,马云在阿里10周年庆典晚会上发表演讲时,就清晰地提出“阿里巴巴未来的使命是打造新的商业文明”。阿里将其价值观总结为“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马云此前说,了不起的企业一定是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而创造商业价值,并将其描述为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
不过,今年以来,阿里的价值观接连遭遇冲击。首先是年初阿里巴巴交易平台上爆出2326名“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并有上百名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牵涉其中。B2B公司CEO卫哲和COO李旭晖为此事引咎辞职。
当时马云在内部邮件中表示震怒,谴责称这是属于触犯商业诚信和价值观的不可容忍行为。他将高管辞职强调为“刮骨疗伤”改正错误、重建诚信之举。
接下来,5月支付宝事件爆发,知名财经媒体人胡舒立撰文直指马云及阿里管理层不遵守契约精神。为此马云直接与其短信对话进行辩解。最终,马云和他的同僚们成功地将支付宝从阿里集团中分离,但仍是质疑声不断。
无论对于阿里还是马云个人,这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按照韦伯理论,马云可被视为“卡里斯马型”领袖。这类领袖赢得人们的服从并不借助传统与法律,而是凭借其超凡的魅力博得人们的信仰。在B2B业务中成长的中小企业主、淘宝上大大小小渴望成功的卖家、阿里巴巴庞大的员工群体眼中,马云多少都有着偶像意义。
在其好友王利芬的节目上,马云自己曾说,他经常怀疑自己,但从不怀疑信念。有意思的是马云对“信”的定义。在他自己的阐释中,信并非是简单的信任,而是信仰、是感恩。他甚至认为,阿里成功的驱动力,甚至一路上的运气也同样来自于“信”的感恩。
而一连串事件正在侵蚀阿里价值观以及马云个人的道德光环,他亟须修补。
“阿里集团外部没有什么对手,问题来自内部。”冯大辉说,现在员工平均年龄26岁,85后已是主力,这部分人中的绝大多数理想已经被房子问题摧毁,如何维系公司的价值观是阿里巴巴真正的难题。
马云当然也有其他化解方式。比如8月16日,它宣布将为员工提供30亿元的“iHome”无息置业贷款计划,并成立5亿元员工子女教育基金以及40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另一位杭州互联网业内人士曾表示,阿里系已构筑了非常完备的业务内循环生态,未来这一庞大体系如有失落,最大的危险可能来自于人才流失:一是对阿里系成长甚至变现前景的判断,二是对价值观的怀疑。
一位淘宝前员工不久前就对本报表示,他今年初离开淘宝更多是出于对阿里文化的信任感降低。
而这应该也就是马云“立规矩”的缘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