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快乐就业好榜样
样本故事一:4000元钱自创“跑腿”公司
8月15日晚,记者见到王岳鹏的时候,他正在给一家仪器公司修理电脑。为了登门服务,他已经骑着自行车,从省城的尖草坪到火车站再到青龙电脑城颠了两个来回,而所有的报酬仅仅只有30元钱。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毕业的王岳鹏,是一家跑腿公司的“跑腿员”,也是该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7月份,他和同学陈磊军投资4000元创办了太原市首家“跑腿”公司,开始艰辛创业。
在毕业实习期间,王岳鹏曾在某外语学校招聘网络技术人员的面试中“一次搞定”,轻松就业。但是,相对安逸的办公室工作让他感到迷茫——“年轻时,能不能去做点事?”
他和同伴很快制订了“三步走”实施方案,确定一个新鲜、有生命力、投资少的服务项目,然后建立相关网站,最后逐渐拓展开来。
然而,创业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有时,午饭仅仅是两块五一碗的炒面;有时,晚上11时多了,他们仍在“跑”……到8月14日,公司经营了一个月,收支刚持平,但他们相信,3个月后,赢利的钱能使公司正式注册。“现在顶多只算个作坊,下一步,我们要吸引人品好、肯吃苦的年轻人加入。”王岳鹏表示,“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样本故事二:大学生保姆干上了瘾
李晓红家在临汾,2005年,从大同医专(现在为大同大学)毕业后,曾经在私立医院、杂志社工作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今年年初,李晓红决定来太原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报纸上看到中华好月嫂公司招高级保姆,就是做家务、照看孩子,辅导学习,每月1000元,管吃管住。
差事不错,就是脸面上有点过不去。考虑到生活的压力,李晓红决定先去试试,没想到,这一干,就干上瘾了。
晓红服务的雇主家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的儿子。照看两个小家伙,可让没有经验的李晓红费了不少思量:吃饭的时候,孩子总是坐不住,吃两口就要去玩,她就寸步不离,哄着孩子把饭吃完;辅导学习时,学一会儿就让孩子稍微玩几分钟作为奖励,或者给他们讲几个故事,调剂气氛。如今,两个孩子都管晓红叫“姐姐”,有些不愿意和父母说的话都和她说,只要在家就黏着她。“别看我们现在像一家人,其实我刚来的时候特别紧张,孩子的父母一回家我的手就发抖。一次我洗衣服给染色了,阿姨也没怪我,他们很尊重我,我现在很喜欢这份工作。我还要考营养师资格,成为一个专业的高级保姆。”晓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