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易创业难
是鼓励创新,还是鼓励创业?
06年3月通过的《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中,在国家鼓励海外留学人员采取为国服务的7种方式里,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科研机构受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顾问或名誉职务”排在了第一位。
“国内以往许多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政策措施,理论上都很充分,但往往有一种重创新轻创业的倾向,在政策制定上,往往忽视了真正有效的创新必须依托创业才能进行。”王辉耀认为国内有关政策已经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
政府有关部门以往出台了大量政策法规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因此在吸引人才归国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上,往往都是以学历或科研成果作为待遇标准,较少考虑留学生归国创业的实际需要;各地扶持资金的发放,也往往参照科研成果评选的标准,较少考虑科研转化和市场需要。
彭泽忠的创业故事即清晰地告之了“重创新轻创业”思维的缺憾:彭在已经取得世界领先创新项目的前提下,因资金问题无力投入产业化,不得不两次求助国外风投,让本该在国内投产的领先项目远走他乡。
王辉耀认为:“在当前海归创业形成浪潮的情况下,基于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中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家级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支持计划。如果每年挑选和支持数百名留学人员创业,几年下来,就能支持上千家海归企业的启动,同时也将带进大量的新技术,加快推动中国的创新进程。”
让海归们带回高科技的种子,并且让这些种子发芽,王辉耀认为:“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奇迹。”
链接
海归高科技企业圆桌论坛
王小兰(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时代集团公司总裁):
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很困难
我们团队下海创业20多年,中国的商业银行改制也有20多年。商业银行的贷款最初就不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计的,而是为大中型城市的大中型企业设计的,最近两年商业银行才开始研究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走到今天还不尽如人意。因为现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风险投资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非常合适的筹资机制以及有效的风险转移和退出机制。说句心里话,中国的股市也不是为我们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设计的。中小企业板到现在也没有降低门槛。
总而言之,在所谓的中国特色环境下,我们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的确比世界其他国家中小企业更困难。
朱东屏(美国硅谷留美博士企业家协会会长):
海归创业需要对人和知识的尊重
我希望拥有和谐的环境、对项目的理解以及对人和知识的尊重。当能达到这个条件时,一切都不成问题。然而由于我们的技术很超前,要真正理解这些高新技术项目未来的价值很难,所以这是我们最大的需要。我想说的是,有些地方只搞“引资招商”,有些地方作“引智招商”,成功的是后者。
彭泽忠(美国硅谷留美博士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凯路微电子公司总裁):
不愿意为海归的前期开发投资,这种观念很落后
中国缺乏风险投资的意识,不愿意对高科技技术的前期开发进行投资,这种观念是非常落后的。现在政府也在倡导创新,但是从政策到落实在具体实施上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因为缺乏资金支持,很多有前景的项目都得不到发展。未来各国的竞争就是一场专利战,如果中国不愿意投资在高科技先进的技术的开发上,那么在销售产品时就要付高额的专利费用。
彭泽忠:当然政府也在努力。近日,我们组织15名留学创业人员,携带项目和资金寻找合作机会,我们发现不少项目是在乡镇落实的,过去留学人员都是在省市级部门洽谈合作,但现在引智招商深入到乡镇是一个可喜的转变。
江苏省政府每年都有专门的计划引进创新技术、创新人才,现在他们每年引进100名博士,要连续引进5年。看到这些变化,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胡佳恒 左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