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邓智中是同学里最忙碌的人,每天都要在位于龙洞堡的学校与合群路之间往返几趟,一边是为了拿到能让妈妈高兴的大学毕业证不断学习,另一边则是为了他找亲朋好友集资3万元开起来的火锅店而不停地奔波。为了节约成本,邓智中的火锅店开在小巷深处,与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一样,邓智中还没看到Cye.com.cn可观的收入,首先便迎来了连续半年的亏损。“同学们都劝我放弃,可我的处境不一样啊,在家庭欠这么多钱的情况下借债开店,一旦放弃将给妈妈带来更大的负担,如果坚持,所有投入都只能算做成本,还有逆转的机会。”邓智中再次顶住压力借款1万余元,改善了火锅的品质和店面装潢,终于在创业的第七个月获得盈利。截至今年8月,邓智中在坚持学业的同时,每月能有5000—10000万元不等的收益。
■谨慎对待“冲动创业”
“激情不等于能力,靠这样创业很难成功。”针对我省越来越多高校生主动选择创业的现象,贵阳一位在广告行业颇有建树的企业家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年轻人容易把冲动和激情误以为是才能,但这样的冲动其实只是激情的一种催化剂,它能调动创业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的潜能用于创业,对很多大学生而言,激情过多表现为创业的信誓旦旦与对创业前途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这种创业心态太主观、不严谨。
大学毕业6年,在创业道路上已小有成就的罗松先生表示:“我认识的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都仅仅只是有一个想法,而没有实现这个想法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作为保证。由于大学生基本没有工作经验,在其内心还没有建立一套个人经验判别体系,故在考察商机与项目时,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分析上,缺乏对创业道路上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和心理承受能力。”
“我通常会告诉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先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教师黄亚夫向记者表示,大部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仅行业知识、管理经验、社会阅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不够彻底,而选择创业首先应该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工作,通过慢慢接触社会来了解的。黄老师建议大学生们,最好在创业之前先找一家公司或组织打工,体验别人的创业过程,积累管理经验,在找准自己的兴趣点或对某一个行业熟悉之后,创业的成功率会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