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面对连年扩招的现实,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表示:“我个人不认为中国大学生培养的太多了,现在大学生面对的失业问题属于结构性失业。”
对于结构性失业的提法,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很赞同,他指出,以我国GDP连续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来看,吸纳现有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应该不成问题。但问题在于我们这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农民工的贡献:一个是房地产、建筑类企业;一个是生产鞋、玩具、半成品加工等外向型企业。
“并不是说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数量太多了,而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使社会不能完全吸纳现有的大学毕业生。”王伯庆说。
全国政协委员、启明星辰公司总裁严望佳认为,在理论水平上,也许国外理工科的学生与我国学生相比要低一些,但是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特别强。“然而,我们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不一定要求他在理论或者研究修养上具备很高的水平,主要需要他们有综合能力。”
“其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以贯之的,从能力和学历角度来讲,当然是更加重视能力,但我们很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跟企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严望佳指出,在中关村,很多高科技企业都视人才为本位,一看到真正的人才,眼睛就会“亮”起来。但事实上,中关村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包括博士、硕士毕业生,然而,企业要找到好的人才实在太难。
如何破解这种矛盾,王伯庆建议说,“中国的产业进步和技术进步是一种必然,因此,目前的本科和高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改革。把产业调整和企业升级过程中带来的新需求,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内容中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能够跟产业的需求相结合。不然的话,这对矛盾还是难以解决。”
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结果,2007年在大学毕业生离校的时候,高职生加上本科生的就业率是55.8%,高职生毕业时就业率只有44%,但是半年以后就业率达到84%。可见,高职生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在毕业半年后才实现真正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