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工商学院大四学生杨甫刚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
自从他的淘宝网店在2007年5月开张后,杨甫刚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3点,中午11点起床,然后接单、打包、发货、进货和处理客服问题。至今1年又10个月,网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年仅23岁的小杨已经月入纯利3万。
杨甫刚是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处义乌这个以小商贩繁荣而闻名全球的小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成了这所学校毕业生的热门词汇。在61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的今年尤其是这样。
3月5日上午11点,杨甫刚再次起床时,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况转播已接近尾声。听说总理刚才提到“要大力支持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杨心中涌出许多期待,“希望政府多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希望代表们呼吁学校和老师解放思想,放手让我们去干。”
杨甫刚喜欢他所在的学校,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今年2500多名学生中,有超过10%是以“老板”身份毕业的。
“义乌工商学院从学校到教师都在营造学校创业氛围,从制度上保护学生创业。”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贾少华说,“学校规定创业实践可抵学分,杨甫刚就用自己的创业成绩抵了6个学分。”
一个“差生”的开店业绩
杨甫刚是那种传统教育观下典型的“差生”——初高中时性格叛逆,成绩倒数第一,经常逃课不上学。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复读了两年,才考上了义乌工商学院。
“与重点大学相比,我们学校排在第四批录取,招收的是高考350分左右的学生,他们在中小学都是所谓的‘差生’。”贾少华说,但就是这些学生,在这所“全国就业工作星级示范校”的创业氛围中学会了吃苦耐劳、承担责任和互相帮助。
杨甫刚最终决定在大学毕业前一年创业,是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的淘宝饰品店在2007年劳动节当天开业。5个月后,他发现学校宿舍已经装不下货物。2007年10月起,他就花了约6000元年租金租下了50平米的房子做仓库。
杨甫刚的第一笔大生意全靠卖小小的瑜伽垫。瑜伽健身潮的流行使瑜伽垫需求剧增。杨甫刚看准商机,瑜伽垫成了他的“拳头产品”。最多时一个月卖出7000多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