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甫刚从老家浙江台州带出来3位同学合伙创业,以出钱或出力的方式加入了杨的网店。但是日益增长的资产很快使兄弟四人分道扬镳。
“将来这笔钱怎么分?”2008年10月的一天,一位同学公开提出疑问。这笔钱的数目有12万。“从那时起我就感觉大家开始有了利益冲突。”
四兄弟并没有在最初的协商中达成一致,包括股份制等提议都被否决。杨甫刚最后的办法是:钱和店只能选择其一。这个折中方案被大家接受,于是3位老乡分了钱另谋出路,其中有2位开起了同样的网店谋生,做得都不错。
在这场风波中,杨甫刚保住了老店并重新开始。他改了店名,借钱转做化妆品生意,又搬了一次家。在他现在80平方米、年租金1.1万的仓库里,摆满了超过600种商品。
面对现在每天约100笔的网购订单、每月约20万的营业额,杨甫刚独自一人已应接不暇;他专门雇了2人负责处理接单、客服等事务。小杨的叔叔和表妹也从老家台州来到义乌帮忙。
网店收入自理学费
杨甫刚开网店成为万元户的故事在学校流传开来,并成为学校推动学生创业的契机。
“现在的大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自由支配的,但很多学生都用来打游戏浪费时间。我们没有时间用来休息和偷懒,”贾少华说,“创业就是最好的学习”。
贾少华于是拍板,在全校举办“明日网商”淘宝网店大赛。2008年4月的这场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在义乌这个“60%的家庭都拥有营业执照”的城市里,义乌工商学院的大学生创业蔚然成风。
市场营销专业大二学生王佳荥就是其中之一。王佳荥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后,父母就给他买了一台电脑。老师们逐渐发现,自从有了电脑,王佳荥变得不爱学习,反而对网游兴趣浓厚。一学期下来,学习成绩又挂了两门课的“红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