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寒冬”考验。在校园网络论坛中,如何寻找招聘信息成为热议话题;应届毕业生见面聊的往往是,“投了几份简历,工作是否有着落了”;在各大招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求职者脸上也满是对工作的渴望与期盼。
不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其实并非了无希望,对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应该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既有总量问题,而更多的则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只有摆脱悲观情绪,理性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市场夹缝中潜在的机遇,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应该说,这场外来的危机并不是对所有行业和企业都产生负面影响,有些行业和企业恰恰在其中“逆势上扬”。春节前后,上海服务和消费市场一如既往的繁荣,就是一个证明。就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受影响较大的多是中低端的外向型民企,特别是沿海部分地区的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由此对劳动力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但是,有的大型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强烈冲击,反倒在“寒冬”中经受考验扩大了市场。比如,浙江宁波的一家大型民营集团老总日前曾透露,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中小型企业歇业,大量刚性需求带来的订单都转移到自己的企业中来,生产规模和用工需求进一步扩大,对管理和行政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此外,许多与国家产业导向相符的路桥、建筑行业以及与民生需求紧密相关的生活类产品的企业用人行情,更是持续看好。在此情形下,据说,从去年11月份开始到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开招聘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与以往相比并未减少。一些学校在综合招聘会之外,还计划增开师资专场和卫生行业专场。所以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对于不同对象的影响是不同的,有必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而不应简单地一概而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