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现在有人之所以对大学生就业感到悲观,其实并不完全是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以及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受危机的影响最大,而这些专业正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专业。招生计划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平时可能一下子感觉不到;遇到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问题和矛盾就立刻显现出来了。因此,完全依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设置与发展模式固然不可取,纯粹的功利主义指导下的专业设置与发展模式同样也不应该。
当然,在就业压力面前,学校等相关各方还可以给大学毕业生以直接帮助。例如,目前文科类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较多,而相当多的公务员岗位都要求有一至Cye.com.cn两年的工作经历,不少企业也有类似要求。对此,是否可以考虑对于那些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为期一到两年的就业培训或见习实践,期间户籍等仍保留在学校。同时,还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工作一段时间,回城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就业。
总之,应当正视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大可不必“谈虎色变”,更不必过于悲观,而应理性应对,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