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动去基层,
政策才算成功”
罗伟其说,政府制定政策上要“以人为本”,站在大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只是鼓励大学生下基层是不够的,要做好配套措施,从让他们去,转变为大学生愿意去,去了有事干,并能干成事,让大学生感觉去基层有奔头。
老是让大学生转变观念,我们有没有拿出让他们满意的政策?如果大学生主动、自觉去基层,这样的政策才是成功的。“拜托各高校近期就做调研,掌握大学生对政策的期望,他们希望政府出台什么政策,他们去基层发展担忧什么,希望如何解决等。我希望在两三个星期内就拿出来”!
很多企业反映,现在大学生到企业后不能立即上手,不好用。对此,罗伟其批评道:“这一点企业应该看到,现在大学生去实习的难度也比10年20年前增加了很多,大家都觉得这是负担。”他说,政府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维的,仅靠学校无法做好 ”。
“时代发展了,
人才结构也要随之变化”
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存在一定距离,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罗伟其指出,目前高校应该大力改革教育模式。“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不能一成不变,高校应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大学生”。
时代发展了,产业结构调整了,所需的人才结构也要随之变化。“大家回去仔细阅读国务院出台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不只是读教育部分,要通篇读,要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找到教育发展的要求”!
罗伟其说,他曾经和省发改委领导一起探讨问题,人家反映,广东电力设备处在世界前列,火电、水电、核电等产能和技术在全国都举足轻重,但电力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广东正在用的先进设备,许多大学生毕业了还没见过,这样的毕业生怎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