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训要求和高淘汰率
然而,低进入门槛的背后并不是没有要求,反而甚至是需要高要求的人力培训体系和管理。
便利连锁业是非常繁琐且需要实际经验的产业,每一分钱都是从业者辛苦赚取来的,这在金融风暴来袭时,可能抗风险性比充满泡沫的虚拟经济来得牢固,但需要业者从一线做起,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培训。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便利行业中来,喜士多特意推出了针对性的“春苗计划”和“飞鹰计划”,前者以培训店长为主,后者则是培养同时管理8~10家门店的督导,这些人才一旦成熟,今后就是潜在自主创业的加盟者。
黄双就是参加该项针对性计划的典型代表。
他去年8月先以集体住宿式的模式被召入总部培训,第一天以理论培训为主,第二天就“下放”到门店,第一个月内从学习做关东煮开始,收银、理货、夜班等都要轮岗,有时候一个晚上要搬运60~70箱饮料。
几周大夜班后,总部对黄双们进行理论课培训,然后过一段时间再“下放”门店实习,平均每月交一篇心得。
接下来的2~3个月,作为“飞鹰计划”一员的黄双开始在门店当副店长,培养领导能力,公司在开店小组、内部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培训,再由课长进行一段“保姆期”带领上岗培训,最后再淘汰小部分无法胜任者,留下50%左右的最终通过者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再过一段时间,黄双就将完成培训,成为督导。而雄心壮志的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在未来有机会创业成为加盟者。
比黄双早出道的80后杨俊海则是“升级版”。在成熟运作一家门店后,就在上周末,他将自己作为店长的成熟门店转型为加盟店,正式创业了。“我的投入大约10多万元,公司不收加盟金。月营业额大约10多万元,去掉能耗、人力、租金等成本后,若运作得当,应该可以一年多左右回本,这比我作为打工者的收益要高,而且成为‘自由人’了。”杨俊海自豪地表示。
谨防风险
“大学生创业加盟便利店并非没有弊端,不过这因人而异。”上海一家本土便利连锁企业人员透露,缺乏吃苦精神和不珍惜“启动资金”是该企业曾经使用大学生创业者经营加盟店失败的惨痛教训。“当时我们在松江大学城区域选定了一个靠近大学的项目,应该说人流量和市场分析都有过专业测算,预计稳赚不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