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创业,就必须接受市场的残酷
以创业带动就业,毫无疑问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想要在创业之路上达到成功,关键在于培养创新的理念,掌握创业的技巧,这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6月16日中午,泰州师专“阳光展翅创业园”内一家名为“缘来轩”的水晶饰品店门前顾客络绎不绝。老板朱萍是该校实验教育系学生,她对自己的眼光十分自信,“学校女生多,开饰品店生意不会差。再说,这里房租加模拟税金一学期只有200元,稳赚不赔。”
为了这个项目,小朱开店前系统学习了创业知识。后来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创业方案大赛”,“缘来轩”方案就是在这次大赛上脱颖而出的。朱萍说:“赚钱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经营过程熟悉流程,并在精神上突破自我,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学校与社会之间,横卧着一条需要用实践来填补的鸿沟,创业园在两者间提供了一种过渡。我省的校内创业园一般都实行导师制,每一间店铺背后,都有一名导师帮助创业学生出谋划策。对于创业园内的店铺,学校一般都只收取象征性的租金。有些创业园还设有工商管理、税费征收等模拟机构,主要是让创业者熟悉企业运作的一般规律。
市场不可能没风险,一些学校还故意制造挫折,让学生接受逼真的锻炼。今年3月1日,半年前第一批进驻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创业园的一些“学生老板”被清出场。因为根据入园前的约定,创业项目一旦出现5天不经营或一段时间运营后不能盈利,项目就会被淘汰。当天,3个项目收到了离场通知,5个新项目顶替了位置。一位“下岗”学生老板央求学院再给她一次机会,但老师告诉她,既然选择创业,就必须接受市场的残酷。
广陵学院团委书记林刚说,“很多大学生在做创业计划时,满腔豪情,但一到实践,各种技术和精神上的弱点便暴露出来。引入退出机制,就是希望让大学生提前在校园里呛一口水,这使他们今后真正创业有个前车之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