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创业园,接轨市场还有一段路
据记者调查,校内创业园项目大多为艺术设计和工艺品制作,书刊、服装鞋帽、饰品销售,数码产品代理,家政家教信息服务等。主要面向的是校内市场,盈利方式也以单纯赚取差价为主。创业形式、盈利方式都较为单一。
“如果没有低廉的租金和校内固定消费人群的支持,我这店铺在社会上要想盈利,确实很难。”在扬州工业学院创业园经营潮流服装店的王杨说,在社会上经营,房租、税收是很重的负担,但校内并不存在这个情况。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也普遍认为,创业园确实能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甚至积累一定的资金,但是,在创业园成功不能表明在社会上也能成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00多名学生在外自主创业,学校创业园内也成立了30多家公司。不过,该校就业与创业教育中心主任王友明坦言,“创业教育是一种Cye.com.cn普惠性质的教育,所有学生可参与,但也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创业。调查数据证明,目前社会平均创业成功率在10%以下,大学生因为经验、资金、社会关系等原因,成功率更低。”王友明认为,创业还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尤其是减免税收、放宽贷款申请条件等,是大学生创业初期最需要的扶助政策,但目前相应的政策还跟不上。
专家建议,高校在打造创业园时,也可以选择与真正的市场实体合作,鼓励在校学生以参股、见习、承包等形式进行创业,效果也许更接近于真实。但此种创业风险较大,在相应保护措施上,学校也应同时考虑。
本报记者 刘宏奇 张晨 马薇 赵晓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