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李波还四处寻求投资商帮助。但对方均以“没有一定规模的稳定团队”为由,将其拒之门外。最后,创业合伙人纷纷离开,另谋生路。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李波坦言,青年创业主要以小本经营为主,比如开网店。他们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自己和家人、朋友,并不需要贷款或融资,也不会太考虑税费优惠等政策,“注册公司的时候,也没人问我们是否是大学生创业,没人给我们提供政策指导。”他建议,国家应该在创业培训方面给大学生更多支持,比如在高校设立“创业课程”。
调查显示,75.9%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在于“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57.9%的人认为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无法大量培养创业型人才”;52.9%的人觉得是因为“创业环境不理想”。
接下来还有:“缺少创业教育”(45.0%)、“市场恶性竞争”(42.7%)、“政策扶持力度不够”(41.3%)、“创业融资难”(41.2%)、“创业优惠政策没能充分落实”(39.7%)。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曾指导学生获得过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他指出,大学生创业之所以成功率低,首先在于大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储备不足,没有接受充分的社会训练就匆忙上阵创业。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前的大学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
廖成林还表示,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还有完善和提高的空间。首先是政策配套性不强,例如小额贷款政策,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创业大学生的审批、担保等配套制度。其次,政策执行力还不够,一些政策执行还停留在口号上。“很多大学生也不会主动了解、领会相关的优惠政策,有了政策也不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