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孵化基地+全程教育服务:提供场地+技术资金支持目的:让学生携成熟项目入社会
距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尽管大学校园里创业风起,但最终以“老板”身份走出校园的学生其实并不多。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厅长刘友君日前曾感叹道,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世界范围内是20%;在中国有10%;而在广东仅为1%!
大学生创业,为什么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大学生应该怎样思考创业、实现创业?在中山,政府、学校、社会如何为创业培育更为肥沃的土壤?
【创业之难】
一朵带刺的“玫瑰”?
在种种困难面前,不少“学生老板”创业大计搁浅。创业就像是一朵“好看难摘”的带刺玫瑰。
2008届毕业生小江现在金融行业工作,她曾与人合伙创建舞蹈培训中心,但最后因为合作分歧而失败,“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没法掌握话语权。”广东药学院的阿林曾在大三时开了间潮汕粉面店,但仅仅撑了3个星期就主动熄灭了“创业梦”,一毕业就找了份“朝九晚五”的稳当职业。
在采访中,许多大学生坦言,资金是困扰他们创业的第一大难题,由于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家庭条件宽裕的学生才能经得起折腾。虽然政府有扶持政策,但一些大学生认为优惠政策中的贷款金额太少,办理手续太繁琐。
半年前和伙伴创办了布恩网络有限公司的杨帆差一点就因为缺钱而与创业失之交臂了。除此以外,他觉得“不切实际与不愿坚持”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一道门槛,“有很多点子,但很多时候却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评估,有的只是空想。”
回想起伏的创业之路,杨帆感叹创业“真的不容易”。目前,公司的产品马上就进入推广阶段了,创业也迎来了一个新转折,他们这个5人团队中,4个人做技术,1个人做市场,公司必须要增加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人员。但是,资金紧张使这个计划一直搁浅,“为了省钱,现在每个人每天的伙食支出不超过10元。虽然如此,但我们从没有放弃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