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阿克陶县通过“四个一批”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创业舞台,为加强基层组织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外引一批”,确保“流得动”。 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通过定向培养、“三支一扶”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奔赴农牧区支教、支农(支牧)、支医,扎根基层就业,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自2008年以来,该县已先后外引大学生“村官”24名,壮大了村干部队伍,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注入了活力,确保了“流得动”。
“内招一批”,确保“下得去”。为缓解就业压力,针对农牧民群众反映子女就业难的问题,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从本地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村务协管员103名,将4名大学生“村官”列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进行重点培养,一方面缓解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搭建了平台。同时,该县在公务员报考、事业单位招录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大学生“村官”, 先后有13名大学生“村官”被录用为公务员,进入行政单位开展工作,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确保了“下得去”。
“兼任一批”,确保“干得好”。为破解因农村人才短缺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拉大的难题,该县发挥大中专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采取“三推”(村委会推荐,家庭推荐,个人推荐)方式,将40名大中专毕业生推荐到村一级担任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助理,54名担任村民事务代办员,78名担任远程站点操作员、120名担任政策法规宣传员,36名担任群众纠纷调解员,95名担任文化知识辅导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在服务农民、带领农民致富的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体验农民甘苦、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舞台和机会,确保了“干得好”。
|